近期宏观经济热点与政策(4)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存在危机隐患有二:一是房地产,二是影子金融体系高利贷。我国只要把房子的安居功能好好发展起来,把投机功能抑制住,中国的房价有法解决。高利贷,银行难受点,国家没准备把它接过去。经济无非两个动力:一是消费,二是创新。我们的问题是创新不足。调结构是动态的,各国都在调结构,但都不顺利,我们一定要务实地去做。

从国际环境来看,现在欧债有危机。其实我从来没觉得美国有事儿。经济无非两个动力:一是消费,二是创新。论消费中国跟美国几乎不要去比。中国13亿人,7.4万亿的GDP,消费3万多亿。就是13.4亿人消费3万多亿美元。美国3亿人,15万亿的GDP,每年消费10.7万亿。就是3亿人消费10.7万亿,达70%的消费率。我国产品现在在国际上不是没需求了,是我们的竞争力在下降,我们的市场份额在往下掉。从创新角度看,在今天称之为产业的诸如汽车、炼钢、造船、化工,哪个产业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及其衍生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的产业?几乎找不出来。

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到2020年中国必须以创新型国家面目出现在世界上。上世纪末,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和世界银行让大家投票选出影响人类近现代进程的50种重要的发明产品。其中有31种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包括电灯、电话、轮船、飞机、互联网。其中只有一项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就是北京大学王选院士的激光照排。中国人可以在一根头发丝上雕出一百多个字来。可是,却干不出一次工业革命来。这是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需要自责的。真正影响人类进程的发明创造有一个特点,就是与天斗,与地斗。换言之就是和人类生存的时间、空间进行博弈。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和谐、折中。不是人定胜天,而是天人合一。电话把声音的时空压缩为0,飞机把两点距离越压越短,生命科学把人在时空中的续存尽量地拓展。

由此说来,美国经济根本就没有太大的事儿。欧盟2010年债务占GDP比重80%,美国债务占GDP比重超过100%, 日本债务占GDP比例近2倍。我国如果只算中央跟省这一级也达到50%了,如果四级政府都算上的话也80%了。如果欧盟是一个大家庭的话,欠债不就是老大欠老二的,老二欠老三的,根本没什么关系。可怕的不在债,而在于金融。按照国际惯例,国家是有豁免权的。自去年11月以来,希腊政府已正式与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和对冲基金等私人投资者就其债务减计问题展开谈判。按照10月底欧盟领导人达成的希腊第二轮救助协议,私人投资者同意自愿接受希腊债务名义减计50%。谁能带兵把雅典占了?买债券是投资行为。好比在股市里炒股,哪有赚了笑,赔了就要带兵占人家首都的。所以,事儿不在欠债,事儿在银行。银行得有资产,资产可以是真金白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资产。欧洲这1300家商业银行买了很多欧洲国家发行的债权做资产。债权减计50%意味着以债权表现在银行资产马上缩水50%。资产一缩水,银行就出问题了。

不过,现在没事儿了。欧洲央行行长由德国人换成了意大利人。固执僵化的德国人解决财政问题的做法就是紧缩,流动性一紧缩就完了。潇洒风流的意大利人面对财政问题的做法是实施长期再融资安排。直接给各个银行放贷,1%的利息三年期。但是这个钱只能买欧洲国家的债权。由此解了困了。本来美国人把钱都吸走了,没有人买欧洲债权,欧洲就债务危机了。现在人家自己发钱,自己买债权。而且新的债权买了就当资产,马上流动性就充分了。并且这次6月28、29日欧洲峰会肯定了这一做法。欧洲央行直接向欧洲的商业银行贷款,不用经过主权国家。以前,欧洲央行把钱借给主权国家,主权国家再来救它的商业银行。所以只要救,主权国家的债务就会增加。现在欧洲央行直接对欧洲商业银行放贷,主权国家的债务不增,银行又活过来了。但是这里有一条,你拿欧洲央行的钱,欧洲央行要对你进行监管。这下子呆坏账也不会多了。所以,欧洲最难的时候混过去了。再有半年的滞后,欧洲就准备活过来了。

再看我国国内成本压力的缓解问题。国际上对于缓解成本压力有三招儿:一是发明创造。欧洲、美国就是用创新来缓解高成本压力的。这一条我国一时半会儿用不上。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我们有空间。企业要发展,最根本地离不开工人。可是真正意义上工人队伍的培养很不容易。只有几代人都是工人,在他的血液中才能出现工人的基因。他们才会敬业、有责任、有纪律,有技术的敏感度。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以此衡量,英国工人、德国工人,甚至看日本工人,那都不能叫工人。中国工人也不够合格。等到终于变成工人而不叫农民工的时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就好解决了。三是规模经济。中国现在厉害就厉害在规模大。现在的问题是,国外给中国提出的改革方案都告诉你,只要把航空母舰全部改造成舢板,中国的改革就算完成了。如果不改,就说中国这个垄断有问题。我开会就问他们这些所谓的出谋划策者,为什么中国的大企业就得改成舢板,你那个就不改?他说,你那个叫国家垄断。我说,国家垄断跟私人垄断是不是都叫垄断,在市场的行为是一样的吧。咱们学经济学说到垄断的时候分过国家垄断和私人垄断这一条吗?他说,没有。大家想想,世界500强哪个公司在世界上没有垄断?都有垄断。你再想想,世界哪个国家不在培育自己的五百强?都在培育。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今天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会是中国明天的发展模式,尤其美国今天增长的路径更不能是中国明天经济发展必须走的路。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巨大成果是毋庸置疑的。1978年小平倡导改革开放时,中国国土1/3面积上的人们生活水平甚至不如20世纪30年代,大概没有人会相信,但这就是事实。如果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计算到建国60年,即2009年,正好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30年。如果把60年中国的新增财富,即GDP加在一起,大约是250万亿元人民币。前30年一共生产了中国经济新增财富的2%,而改革开放这30年则积累了60年98%的财富。中国加入WTO之后的8年多,新增长的财富则是这60年的2/3。因此,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是动态的,它是达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孜孜追求的目标。调整产业结构的前提是对于未来需求趋势的把握。在上个世纪最后10年美国出现新经济的时候,人们纷纷把眼光投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的IT和网络,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的另外一项伟大发明:金融衍生工具。

凭借着全球化,技术工程和金融工程这两个发明又向全世界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扩散。全球化其实就是市场的统一和市场游戏规则的统一。这两个统一,从技术角度帮助IT业走向世界;而从金融角度,金融衍生品在全球推广,一切都证券化了。然而恰恰就是后者出了问题,使整个世界经济进入失衡状态,财富的生产和财富的分配都扭曲了,造成财富的灰飞烟灭。问题是,虚拟经济的风险无法被消除,只能转移。美国虚拟经济产生的种种风险,借着全球化这条大船,很快地被转移到了全世界。现在,全球经济危机已在“二次探底”声中逐渐远去,但过度消费的生活模式在新的一代美国人身上是否依然如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是现在这个样子恐怕没有问题,但如果美国的消费模式发生根本性转折,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中国的经济结构就必然“被”调整了。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可以套用交通规则中的一句话:“一停、二看、三通过”。先求生存,其次站稳,最后看准,然后再下手调整。

在这里,我们期待十八大的召开。我想:第一,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这面大旗一定会高举;第二,转换模式,调整结构这件事情肯定要很务实地去做。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判断。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斌)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