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背后的故事

揭秘“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背后的故事

雷锋,解放前是一名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被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3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也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蓬勃展开,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却一直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口号。

一个普通小兵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因公殉职之前,雷锋事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专拣重担子挑,做了数不清的好事……许多单位邀请他去做忆苦思甜的报告,还有一些小学聘任他为校外辅导员。

1960年8月下旬,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处报道干事的张峻,来到抚顺的一个工程兵连队,他的目的是寻找一位叫做雷锋的普通士兵。此前,张峻收到了从下面连队里转来的两封感谢信。这两封信分别来自抚顺和平人民公社和辽阳市委,信中都提到一个叫雷锋的战士捐款的事迹。

到了连队,张峻见到刚刚入伍8个月的雷锋,发现他身高1.54米,体重不到50公斤。看到张峻带着相机,雷锋主动对张峻说:“您先给我照张相呗,张助理员。”张峻一愣:“雷锋只是个上等兵,而自己的军衔是大尉,一个新兵敢提这样的要求啊。”他便对雷锋说:“你想拍个什么样的照片?”雷锋说:“拍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张峻笑了,说:“那你得回去拿枪。”

10分钟之后,雷锋背着枪,穿着军装来到张峻面前,胸前还挂上了两枚鞍山先进生产者的奖章。

几分钟之后,雷锋肩头挎枪,眼神向上四十五度的照片被定格。张峻拍摄的这张照片,成为了日后雷锋的经典形象。

张峻在雷锋连队采访一周,随后写了一篇报道《节约标兵雷锋》,交给沈阳军区《前进报》总编辑。文中提到雷锋勤俭节约的事迹以及苦大仇深的家庭出身。总编看后对张峻说:“还有这么个典型啊,沈阳军区正要找这么个忆苦思甜的典型。太好了!但是你写得不行。”总编要求张峻将稿子改写成忆苦思甜的类型,并于国庆节前交稿。张峻说,自己一个人写不了,希望支援两个人一起写。随后,包括新华社驻沈阳军区的两位记者在内,一共由4人组成了一个小组,进行稿件写作。因为这两封感谢信和雷锋的出身,此时,他已经被安排在自己的连队做忆苦报告。写作小组的几个人再次下到连队听取报告,张峻同时拍摄了忆苦报告的照片。

最终这篇稿件从勤俭节约扩展为忆苦思甜,并以《毛主席的好战士》为题发表在1960年11月26日的《前进报》上。这是一篇较早报道雷锋事迹的文章。据悉,1959年11月10日的《弓长岭报》,在第二版刊登了雷锋抢救水泥的事迹,这是目前发现最早报道雷锋事迹的报纸。

《雷锋的故事》一书的作者陈广生是一位熟知雷锋事迹的“活材料”。他回忆说:“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是雷锋所在团政委韩万金率先把自己多年积存的2000元钱全部交了党费。我们团的干部战士都说,正因为韩万金本人就是个‘活雷锋’,所以,他才能独具慧眼地发现、识别、培育、宣传雷锋这个先进典型。为什么在大量宣传雷锋的报道中见不到韩万金的名字,就是因为韩政委要求自己相当严格。当年,我最初写的有关雷锋事迹的通讯,以及后来写的《雷锋的故事》一书中,都写有韩政委‘伯乐育新人’的章节,但审稿时,却都被韩政委给一笔删掉了。直到1972年12月23日,在韩万金病逝前不久,我到医院去看望他时,韩政委在弥留之际,还在断断续续地嘱咐我:‘……雷锋是党和人民培育的……我们不能沾雷锋的这个光啊!’”

雷锋曾被望花区两个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后,他生前辅导过的一批又一批小学生纷纷跑到部队营房,哭喊着要见“雷锋叔叔”。团首长很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当即决定把雷锋遗留下来的所有物品集中起来,办起“雷锋同志遗物陈列室”,让孩子们前来观看。未料,消息不胫而走。在短短20天时间,这间小屋就接待了望花区附近的近万名观众。

在辽宁省抚顺市档案馆馆藏4号全宗档案中,有一份十分珍贵的文件,即1962年10月23日,共青团抚顺市委印发的抚青委字(62)第56号《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重要通知》。这是全国第一份地方组织号召学习雷锋的正式文件,它拉开了抚顺市学雷锋活动的序幕,也为全国学雷锋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份文件简要地介绍了雷锋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先进事迹和参观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等,文件同时号召全市广大青少年向雷锋同志学习。据记载,当年文件印发后,得到了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大力响应,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全市有21.4万余名青少年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同年12月22日,在总结抚顺市学习雷锋活动的基础上,由共青团辽宁省委批转了《共青团抚顺市委关于从组织青少年学习雷锋入手开展阶级教育的初步总结报告》,向全省推广了抚顺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号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学习雷锋活动。

雷锋殉职后,全国各地和军内外对雷锋的宣传声势更加浩大。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批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军迅速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模范事迹的活动。2月15日,共青团中央根据辽宁省及抚顺市学习雷锋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发出了《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通知》,并决定向全国各地宣传推广辽宁特别是抚顺学雷锋的典型经验。2月9日、21日、26日,《解放军报》先后发表3篇社论,号召全军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也相继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一时间,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要媒体均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加大了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紧接着,几家大报刊又把雷锋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并同时配发评论和雷锋日记摘抄,文艺界的作家和诗人也都通过撰文和写诗热情地颂扬雷锋精神。举国上下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让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一个自觉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各条战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宣传雷锋新闻战催生题词之闪念

面对全国宣传雷锋的火热局面,当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听取有关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宣传雷锋事迹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并要求共青团系统加大对雷锋的宣传力度,组织全国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对胡耀邦的指示,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理应带头响应,但作为半月刊的《中国青年》杂志,如果还只是发表雷锋日记摘抄、组织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文章,显然在宣传速度上和报纸相比是稍逊一筹的。为此,他们立即发动全社人员献计献策,并召开编委会,精心研究,开动脑筋,另辟蹊径,千方百计找出新的角度,力图迎头赶上甚至超前于全国宣传雷锋的其他兄弟报刊。

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中国青年》编委会最后决定:编辑出版一本“学习雷锋”专辑。由于当时国家还没有完全渡过困难时期,纸张供应非常紧张,此前的《中国青年》不得不由每期32页改为24页。而用24页的篇幅要做一本“学习雷锋”专辑实在显得太“轻”,为了使这本专辑够分量,编委会决定将五六两期合刊,出48页。

根据编委会的决定,从各编辑部抽调骨干力量,专门组成一个“学习雷锋”专辑编辑组,具体讨论编辑计划和组织落实。

那时,王江云在《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组当副组长,被抽调到这个编辑组。在讨论编辑计划时,大家主要讨论如何在其他报刊已经宣传的基础上做到后来居上,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有人提出请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郭沫若等党内名望甚高的“四老”为学雷锋活动题词。这些设想应该说都很好,得到了同仁的首肯。在讨论的过程中,王江云忽然想到了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的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正是毛泽东的这一题词,使刘胡兰的事迹广为人知并激励了亿万青年,现在出了雷锋这样一个新时代的英雄,如果能请毛主席题词,那将会是多么巨大的号召力啊!

于是,王江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听,都很兴奋地表示赞同:“对,请毛主席题词。”

但冷静之后,众人又都认为请毛泽东题词非同小可,不是一般的动议,是不是有点太敢想敢干了?能有把握吗?会上又有人说:不试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王江云的一位同事说,毛主席一向关心青年,关心《中国青年》杂志,对雷锋这样一个值得青年学习的榜样,说不定会答应题词的。就这样,大家抱着希望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毛泽东发出了请他题词的信函。主要内容是:“现在全国已掀起一个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我们《中国青年》拟出一期‘学习雷锋’的专辑,向全国人民推荐这个先进典型,教育青年一代在社会主义时期更好地锻炼成长,恳请您老人家为雷锋题词。”信不长,大约三四百字。

起草好信稿后,经过该社领导反复斟酌,请毛笔字写得好的编辑丁有和用毛笔在一张小的竖的宣纸上抄写了一遍。丁有和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回忆此事时写道:“接受这个任务,我感到光荣,很用心地给抄了出来,是用中国老式的竖行信纸写的,总共也不过两页。写完以后,大家认为很满意,就寄出去了。”这封信的信封也是丁有和写的,他工工整整地抄写了醒目的两行大字:中南海,呈毛主席。

当时,中直机关有人听说此事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说,毛主席给刘胡兰题过词、为白求恩和张思德分别写过纪念文章,可那都是发生在战争年代,和平时期还未见他老人家给普通人题过词呢!

给毛泽东的信是1963年2月16日送到中南海的。当时起草这封信的《中国青年》女编辑朱伯颖43年后回忆说:“因为当时是我起草这封信,就由我来与毛主席办公室联系。我是1959年才到杂志社,是新兵。我以前没有跟毛主席办公室联系过,当时社里联系过的同志不少。信送出后几天,我就跟主席办公室打电话,接电话的是林克,我问信收到没有,主席看了没有,他题不题词。林克说信收到了,主席也看了,但没有表态。我们当时想主席没有表态也就是没有拒绝,还有希望,那就等一等。”

朱伯颖回忆说:“过几天我又跟林克打电话,当时我很紧张,主席万一工作很紧张,他不题了,也没辙。结果一问,林克说毛主席说他决定给你们题词。我高兴得不得了。”

听到这个回答,《中国青年》编辑部的同志都很兴奋,于是请主席办公室的同志转告主席:“‘学习雷锋专辑’准备3月1日出版,付印时间2月26日,请主席最好能在2月25日前题就好。”

这不是向最高领袖逼“文债”吗?不过,毛泽东还真的满足了他们的愿望。2月22日,毛泽东为《中国青年》杂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寥寥七字手迹成为学雷锋的伟大号召

毛泽东秘书林克晚年如此回忆:“……我将他们《中国青年》杂志社的要求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让我先拟写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我回办公室,思索了一番,拟好了十来个题词,立即送给了他。我现在还可以回忆起其中几个题词的大致内容。如:‘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主席让我去一下。我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随手将新文件放到他床头的长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张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来。这时,毛主席从他身体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飘逸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没用。这时,他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快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是嘛,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件好事,也不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雷锋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习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习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现在看来,毛主席的这番讲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毛主席谈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办公室,打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们到中南海西门来取。应当特别指出,毛主席在题词之前,就阅读了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了解雷锋的事迹。他曾对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过:雷锋值得学。”

2月22日下午3点多钟,朱伯颖接到林克的电话后,非常兴奋。她日后回忆道:“我马上报告社领导,社领导又马上报告团中央书记处后,立即派了通讯员刘全聚骑上摩托车去中南海西门去取。当时我们的同志很着急跑到楼下去等,我在六楼的楼梯口等,过一会儿刘全聚就回来了。他举了一个信封往上跑,后面跟了一批人,我在楼梯口等着。信封拿来一看,还写了我的名字。信一拿回来,这个信封我根本拿不着,被别人抢去了。社领导把信拆开了,一看,毛主席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这几个字写得特别好,特别帅。一看这几个字,我们都没有想到,这几个字高度概括。后来书记处领导胡克实等都出来了,传来传去看。反正我什么也见不着。后来社里决定把题词做一镜框挂起来,信封写了我的名字就归我了。后来中央档案馆把题词要去了。就剩这个信封了。”

《中国青年》杂志社轰动了,团中央轰动了。“毛主席为雷锋题词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新闻界,各大报刊纷纷要求刊登毛泽东题词手迹。

当时,《中国青年》编辑部在请毛泽东题词的同时,也向周恩来和其他一些中央领导发出了请求题词或写文章的信。给周恩来的信是和给毛泽东的信同时发出的。周恩来对《中国青年》一贯是有求必应,接到信后很快就挥笔写下了“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题词,并派人送到了《中国青年》编辑部。中国青年杂志社原总编辑邢方群回忆说:“周总理的题词是早于毛主席的题词先送到编辑部的。”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五六期合刊出版,并发表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周恩来的题词也在专辑上。不过,目前发现1963年3月1日的《新民晚报》在第四版也刊载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周恩来“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题词。据收藏家董兴喜介绍,这是最早刊登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的报纸。至于为什么会早于《中国青年》杂志发表就不得而知了。

“学习雷锋”专辑还刊登了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郭沬若、罗瑞卿、谢觉哉应《中国青年》编辑部之请而写的诗歌和文章。罗瑞卿当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又是中央书记处书记,对《中国青年》出版“学习雷锋”专辑非常支持。接到编辑部的约稿信后,他立即组织专门班子研究,很快就写出了《学习雷锋——写给<中国青年>》的专文。谢觉哉当时正生病住在医院,《中国青年》编辑部的同志去医院看望他,顺便谈起了雷锋的事迹和《中国青年》准备出“学习雷锋”专辑的打算,希望谢老病愈后能写点东西。谢觉哉当即问了“专辑”的付印时间,让编辑给他送去一份雷锋日记摘抄。在病榻上,谢觉哉阅读有关雷锋的事迹后,写了一篇散文《读雷锋同志的日记摘抄》和一首《学雷锋》诗:“曾云六亿舜尧群,崛起平民迥不同,说到做到心意广,神州处处学雷锋。”谢觉哉的散文和诗都赶在2月25日前写好了。董必武也送来了一首诗《歌咏雷锋同志》,诗曰:“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

为了编好这本“学习雷锋”专辑,《中国青年》编辑部特别组织了一个采访组于2月12日到辽宁实地采访。《中国青年》的记者到沈阳后,得知雷锋所在团的俱乐部主任陈广生掌握雷锋的事迹资料最多,而此时他正在大连向青年讲雷锋事迹,便立即赶赴大连。当天,《中国青年》的记者先听陈广生作了报告,晚上和他一起研究怎样改写长篇通讯。第二天,《中国青年》的记者参观了正在大连循环展览的雷锋事迹,并一本一本地仔细看了雷锋日记的原作,对照报纸已发表的日记摘抄,作了补充,增加了一些新的段落,使之更加充实。经过几天紧张的工作,《中国青年》的记者于2月18日、19日返回北京。

刊登有毛泽东、周恩来题词和其他中央领导诗歌和文章的《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出版发行后,广大青年争相购买,一时间真可谓“洛阳纸贵”。这本专辑在全国5个代印点几经重印,累计印数达到800多万份,仍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有些青年买不到,就互相传阅,或到图书馆借阅。《中国青年》编辑部曾收到一位炊事员寄来的一封信,说他到处奔走,也没买到这一期《中国青年》,他只好借了一本,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把一本16开48页约8万字的《中国青年》手抄了一遍。《中国青年》编辑部收到这封信后,给他寄去了几本当期《中国青年》,并请他把手抄本寄给编辑部。1963年10月,《中国青年》创刊40周年纪念时,这本手抄的“学习雷锋”专辑在编辑部举办的展览会展出。周恩来看到这本手抄本时仔细询问了它的来历,并指示有关部门增加给《中国青年》的纸张供应,以扩大发行。

后来,笔者在采访著名军旅摄影家、雷锋生前战友张峻时,老人讲:他当年曾与解放军报社记者牛篙林见过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原件,有三件有关这七个字的题词,且是写红格线的宣纸上。老人说,公开发表的是处理红格线后翻拍的,且他参与翻拍过。采访中,老人坚持说,毛泽东有关“向雷锋同志学习”不是专为《中国青年》杂志题写的,此前,沈阳军区就向毛泽东请求过为雷锋题词,且题词时间不是2月22日,而是3月3日。在张峻家里,笔者还发现毛泽东为雷锋的第四幅题词手迹图片,上书:“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不过,这幅字题写的时间是1965年8月30日。

作为“好人”的象征活在民众心中

《中国青年》第五六期合刊出版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手迹。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此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解放军报》得知毛泽东题词以后,迅速向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常委发出信件,请求题词。几位中央常委先后于3月初题了词。3月6日,即首都各大报发表毛泽东题词的第二天,《解放军报》独家发表了在京的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的题词手迹。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邓小平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陈云的题词晚一些,内容是:“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

共和国第一代领导核心的集体行动,呼应并强化了毛泽东题词的声势,宛如众星捧月,为学习雷锋活动的广泛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为起点,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广泛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到1966年,在3年多时间里,各级党政军机关和群众团体非常重视学雷锋活动,纷纷制定具体规划和行动措施;组织各种纪念会、报告会、动员会、经验交流会;发表相关文章,举办展览、演出;开展专题党、团日活动。学习雷锋热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明显带有时代烙印,但学雷锋活动也一直未曾间断。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年3月5日,即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14周年,《人民日报》重新发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题词,同时还发表了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和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的题词。华国锋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叶剑英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为群众性的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1978年10月底,共青团中央提出在全国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后,全社会迅速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上百万青少年走上街头,维护公共秩序,打扫环境卫生,为群众做好事,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倡导文明、助人为乐的新风尚。随着活动的深入发展,逐步形成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核心的全民文明礼貌活动。

198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2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发表毛泽东等老—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的题词。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开展了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20周年的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发表了重要文章和社论。同日,在首都各界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了题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的讲话。为了认真总结学雷锋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月4日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青少年学雷锋先进代表会议。这一时期,学雷锋活动与转变党风、社会风气相结合,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与城乡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始终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形势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注重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学雷锋活动更是成为新形势下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倡和弘扬。

1990年3月5日和6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以及杨尚昆、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杨尚昆的题词是:“全国人民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李鹏的题词是:“在新形势下把雷锋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活雷锋在中国涌现。”乔石的题词是:“学雷锋精神,做人民公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姚依林的题词是:“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宋平的题词是:“向雷锋学习,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李瑞环的题词是:“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这年3月5日,在全国学习雷锋先进代表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发表重要讲话。10月29日,江泽民在接见“雷锋团”干部战士时发表重要讲话,对雷锋精神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1993年3月4日,在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3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将雷锋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优良作风,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的“螺丝钉”精神。

毛泽东等的题词以及随之几十年持续开展的学雷锋活动,让雷锋作为“好人”的象征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雷锋精神则作为—种人生理想和崇高憧憬,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2000年开始,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把每年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又称“学习雷锋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2003年2月7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纪念学雷锋活动4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学习雷锋,就要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学习科学文化、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大力弘扬文明新风。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部分特别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势下,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全军新的共识。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和倡导的。

几十年来,学雷锋活动作为全社会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延续不断,经久不衰,激励、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依然崇尚、学习雷锋精神,道德进步、社会和谐已经离不开雷锋精神,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体现在人们的实际行动中。

一段时间以来,“学雷锋”、“当代雷锋”、“身边的雷锋”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词。从各大媒体纷纷聚焦到广大群众口耳相传,从社会志愿服务如火如荼到“微博公益”渐成时尚……雷锋精神如春潮般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翻卷、升腾、激扬。在共和国前进的历程中,雷锋始终活在人们心中,雷锋的名字始终是一个时代的强音符。

今天,学习雷锋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雷锋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座精神丰碑,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雷锋精神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当“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成为一个国家的精神符号,当“学雷锋”这个群众性活动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亿万民众焕发的道德热情,定能绘就我们时代恢弘的精神画卷。

(文章来源:《党史纵览》)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