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稀缺的机长
朱庆宇说,实际上,飞行员里,最缺的还是能够承担机长责任的飞行员。飞行员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训练,需要具备一定的资历、技术、心理素质等,要累计飞行时间,才能一步步从见习飞行员、副驾驶成长为一名机长。以前成为一名机长要十多年将近二十年,至少要到30多岁才能当机长。
如今,国内飞行员的成长也在加快,机长在不断年轻化。唐安说,在他身边,就有好多“80后”机长。但朱庆宇警示,尽管如此,为安全起见,国内依然不能拔苗助长。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建军在2009年、2010年做专门的研究,发现当时对高端机长的需求缺口大概在10%以上,近两年,几大航空公司规模扩张的步伐都在加快,导致机长的缺口进一步扩大。
《2010年中国民航飞行员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指出,从航空公司长远的发展来看,机长数量对公司实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对机长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培养更多的机长将是航空公司一项重要的工作。
因此,中国航空公司招聘外籍飞行员的势头似乎愈演愈烈。自2002年起,第一批外籍机长来华工作,十年来,在中国民航飞行的外籍机长总数已过千人。2011年初,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透露,在中国就职的外籍飞行员,仅机长就多达1300多人。在拥有中国民航1/3飞行总量的华东地区,外籍飞行员尤为密集。《2010年中国民航飞行员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这些外籍飞行员来自美国、巴西、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欧美地区的一些航空公司因为近来市场不景气而考虑裁员甚至破产,这使得这些外籍机长的转移成为可能。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底,中国10多家航空公司前往美国迈阿密举行海外招聘会,800名应聘者中有80人获聘。3月份,南航与破产重组的日航达成协议,从日航租借45名波音777的机长,租期3年。而最早引进外籍飞行员的深圳航空公司依然是国内拥有最多外籍机长的航空公司。深航已有100多名外籍机长,今年还打算招聘30多名。
据国内某大型航空公司的一名机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些受聘于中国航空公司的外籍机长,年薪往往是中国机长的两倍。另外,他每个月飞行90多个小时,几乎要触碰民航局规定的“每个月不得超过100个飞行小时、一年不得超过1000个飞行小时”的红线。而外籍机长一个月只需飞行60小时。
明显的待遇差别,引起中国飞行员的不满,越来越多的飞行员跳槽到环境、待遇更好的民营航空公司去工作。而这些跳槽往往引发原单位索赔数百万元的转会费。上述机长表示,即使跳槽的机长愿意支付高额转会费,也存在航空公司拒绝执行、卡飞行档案不放行的现象。这一类劳资纠纷经常导致飞行员陷入法律纠纷,长期不能飞行。
这一切,根源在于国内民航机长的极度“稀缺”。
通用航空或有大发展
依赖外籍机长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在2011年,吉祥航空HO1112航班韩国籍机长拒绝执行管制员发出的让路指令,险些导致一架卡塔尔航空公司波音B-777燃油耗尽出事故。事后该韩国籍机长遭民航华东局停飞,并被吊销中国驾照。这使得公众对外籍机长不放心起来。
为解决近几年来困扰中国民航业的人才紧缺问题,中国民用航空局在《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加快培养飞行人才。引导飞行院校扩大培养能力,创新培养模式,在航空公司‘订单’培养基础上,统筹安排一定的国家计划,保持一定的飞行人才储量。注重对年轻飞行员的培养,引导飞行人才全面健康成长。总结飞行员成长规律,采取多种形式,缩短成熟机长培养周期。”“加大对院校建设支持力度,扩大培养能力,提高培养质量。加强院校基础教学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等重点工程。”
同时还要“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实施‘重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飞行、机务、空管、机场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加大民航直属院校飞行、机务、空管专业招生计划安排。指导非直属院校参与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相关专业规范。”
不过也有人建议,要缓解民航飞行员短缺现状,可以建立从通用航空向民用航空输送飞行员的渠道。但实际上,虽然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已跻身全球第二,但通用航空始终是一条“短腿”,飞行员更紧缺。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用”和“公共民航运输”之外的其他民用航空活动的统称,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高远洋统计,中国民航的飞行员有两块,一个是航线运输飞行员,一个是通用航空飞行员,目前整个数字加起来共2.7万多人,其中通用航空飞行员仅4900人,这里面又有2700人在广汉,是飞行教官。全国通用航空飞行员的数量仅2200名左右。未来十年通用航空飞行员至少需要1.5万人。
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指出未来将推进低空空域向民航客、货运输以外的通用航空活动开放。按照《意见》划分的三个阶段,2011年前在局部地区改革试点;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推广改革试点;2016年至2020年深化改革完善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分析人士乐观地认为,这意味着,民航业呼吁多年的低空空域开放终于有了结果,包括私人飞机及公务机的通用航空将来会面临大发展。
而低空空域的开放,一方面会加剧中国飞行员短缺的程度,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却有利于降低飞行员的培养成本。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民航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问题之一是通用航空发展滞后,通用机场数量较少,设施条件简陋,企业经营困难。因此“十二五”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快速扩大通用航空规模。“基础设施大幅增加,作业领域不断扩展,运营环境持续改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作业量和飞机数量翻番。”
高远洋指出,美国是全球民用航空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全球飞行员储备最多的国家。美国现在有70多万名飞行员,这里面有私人驾照、有一般的通用航空的驾照,也有航线运输飞行员驾照。其中通用航空飞行员就将近60万。
高远洋认为,这得益于美国飞行员培养完全是一种社会化的模式。“私人飞行员、通用航空飞行员、民航运输飞行员的路是打开的,很多人是学完飞行,拿私照,然后慢慢转向商业飞行员,是一种社会化的培养模式。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航飞行员短缺问题,需要进一步转变国内飞行员的培养机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