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富人移民潮和重庆“黑打”的现实性以及苏联东欧阵营崩溃的历史实践,是否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做出扬弃与否的选择呢?笔者认为是要考虑做出判断的时候了。虽然离正式扬弃可能还需时日,但必须现阶段上提出扬弃马克思的议题,进行必要的思想理论宣传的过程。
有人认为扬弃马克思就是失去立党的灵魂,会导致否定中共存在的思想理论逻辑性、合理性、合法性,这是不正确的认识观点。本文提出扬弃马克思则是为了保存中共这个政治实体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逻辑性,消除中共思想理论与实践政策间发生的巨大悖论。笔者普通党员,考虑到中共是中国唯一强大的政治实体,历史将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赋予了中共。只要中共扬弃马克思,她将是一往无前的胜利者。因此,笔者对中共为什么要扬弃马克思的理由简要阐明如下:
1、马克思主义是偏执于工人阶级地位、作用和利益的政治思想理论
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最具先进性的人类社会发展决定性力量。这样,马克思就分别对农民阶层、资产阶级采取不同的立场和态度。
首先,资产阶级是要用暴力消灭的对象。如果按照马克思理论,中国改革开放是不可能的。
其次,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将农民划归“中间等级”,认为农民阶层“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马恩选集》1卷,261页。)如果按照马克思理论,中国革命是不可能的。
第三,马克思理论中没有把知识分子看成是一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力量,没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直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才真正确立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最近,笑蜀先生发表《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一文。然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根源于马克思对工人阶级地位、作用和利益的过分偏执。中共对知识分子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得益于毛泽东,是毛泽东纠正马克思理论这种严重缺陷,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对于革命重要作用。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多次针对党内有关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制定知识分子的政策。1939年12月1日为中共起草文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劈头就说:“没有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据以要求全党全军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毛泽东严辞批评“许多军队中的干部,还没有注意到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还存在着恐惧知识分子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心理。”最后强调:“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许多地方许多军队对于知识分子的不正确态度,今后决不应重复。”虽然,“文革”将他一贯重视知识分子的思想几乎全部抵消了,但毛泽东重视知识分子思想及其实践和成就,并不会在历史的记忆中消失。“文革”实际上就是马克思理论带来的恶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越穷者越革命越先进即工农最革命最先进,知识分子要接受工农阶级的教育。郭道晖先生说,“我经历的最早一拨运动是1951年—1952年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凡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教授,人人“洗澡”,即作自我检讨,清理旧思想。以后运动就由校党委和各系党总支领导。在清华,学生对老师开展起群众性的严厉批评,老师们说“洗澡水是滚烫的”。 记得数学系教授华罗庚刚回国不久,检讨老过不了关,硬说他回国是投机。当时的党委书记何东昌找了数学系党支部书记,批评了他们,才让华罗庚过了关。”然而,这正是由于马克思理论带来的必然后果,因为马克思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是最革命的最有先进性,其他所有阶级或阶层都要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和改造。秦始皇没有这种思想理论。
我们当然不反对重视工人阶级地位、作用和利益。然而,将工人阶级看成是社会发展决定性力量,显然是言过其实了。导致忽略、轻视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文革”期间知识分子成为“嗅老九”,学校全面停课。“接受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思想理论根源都在马克思理论。直到七十年代由成思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观点,被邓小平所重视,形成全党的思想。
至于“文革”中造成对知识分子的严重伤害,对中国教育造成的断代性损害,但并不完全否定毛泽东重视对知识分子政策理论。只能被看成是毛泽东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防范资本主义复辟看成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的高度,不得己而为之的。“文革”不是伤害了大批的老革命老干部吗?总不能由此来证明毛泽东不重视或敌视老革命干部吧。毛泽东在“反右”和“文革”中得罪了政界、学界的二代人,并波及到他们的后人。他们都把“帐”记在毛泽东身上,从不知道追究在毛泽东背后那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责任”。
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分子地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提拔干部学历文凭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并导致假文凭成风。现在,由于高等教育普及,知识分子队伍人数有了巨大的增加,已经由一种社会阶层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阶级的力量。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几乎都具备了知识分子的学历。知识分子已经实际上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力量。“悲剧命运”只是历史上发生事情了。如果现在还有什么“悲剧命运”,只有“文人”才有可能发生。然而,文人只占知识分子小部分而已。
我们认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学理论,是工人阶级、知识阶级和资本阶级共同作用的结构,而不是唯一由工人阶级创造的世界。我们要纠正一种片面的狭隘的非理性思想心理障碍,即马克思主义是为工人阶级谋利益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如果否认马克思主义就在背离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在为少数人谋取利益,似乎就缺乏了正义感和人道精神,似乎理不直、气不正、胆不壮。应当说,马克思就是依赖这种人气优势,使它能够轻易得到许多合理性或合法性。然而,这里正是需要理性思维的力量,才能解决许多方面的思想理论障碍。难道知识阶级不要自由平等,难道社会生产不需要资本要素和资本管理的人们参与其中吗?难道社会发展不需要知识、科学技术,只要有工人阶级生产就能完成实现吗?
2、马克思主义时代性问题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说: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马恩选集》1卷,265页。)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恩选集》1卷,271页。)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恩选集》1卷,285页。)
根据以上马克思的话语可以看出,如果以消灭私有制为目标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会永远不过时。因为私有制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占有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它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产物,它是不是需要消灭?能不能够消灭?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的动机、目的和社会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是本文不可完成的任务,但还是要简短说明。如果回答了这些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问题就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了。
首先,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产物。
自从人类生产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作为一种人性本能利己性要素即自发的力量,就开始了它的生命历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越来越多,那么私有制就越具有必然性,除非人们的意志要将它消灭之外(如暴力剥夺),它就绝不会自行消亡,这就是社会发展规律。比如,人类社会不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私有制始终是一条恒定不变的社会财富占有、生产经营管理的方式。那种认为私有制像任何事物都有生产、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将被新的先进的所有制形式即公有制所代替的观点是错误的。私有制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宇宙规律的消亡而消亡。因为私有制是人性利己性力量与他们创造的财富相联系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每个人天赋的财产权利,虽然他们所创造的占有的财产中或许有原罪的因素和痕迹。私有制、资本中含有某些原罪的因素,可以通过法制手段加以限制、减少或消除,而不是要消灭私有制本身。
其次,私有制是否能够或应当消灭?
由于私有制是人的本能对财产占有的自发性力量的产物,它产生了少数强者对社会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剥削、压迫和奴役,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现象。所以先后有圣西门、傅立叶、莫尔、普鲁东等人主张限制或消除私有制带来的人与人不平等的思想理论。并且英国莫尔还无私地拿出了巨额的私有财产办工厂,历时达十多年之久,工人人数达数百名之多。因此,社会主义也称之为人道主义。马克思与他们不同处在于主张在共产党领导下以无产阶级的力量,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达到消灭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建立公有制国家制度,实现人与人的平等与自由。由此在20世纪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产生了20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苏联东欧剧变的实践证明,私有制是不能被消灭的。私有制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占有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它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张用暴力消灭私有制的观点,本身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思想理论,即便消灭了也是暂时的现象。
私有制具有满足每一个人利己性需求和愿望的普适性价值,它具有长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性的功能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