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才天:马克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8)

陈才天:马克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8)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或者说总结毛泽东、邓小平实践经验,有这样一种结论:只要是“放弃”马克思理论才能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才能建设富强国家。建党初期,马克思化者将十月革命方式当成中国革命的楷模,但屡遭失败。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实际,放弃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方式,转向农村开辟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而遭到马克思化者的讥讽:“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又如,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进行了土地革命,剥夺土豪劣绅田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然而,土地革命与《共产党宣言》和十月革命理论相矛盾、相对立。在中国历史上,“耕者有其田”农民革命运动政治口号,包括孙中山,始终没有变成现实。土地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成功经验,并为工农政权和我军提供了经济来源。但马克思化者责难毛泽东并扣上“富农路线”的帽子。

历史事实证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毛泽东没有犯错误正是由于他没有按马克思理论办事的结果。然而,李立三、王明、博古等人犯错误正是按马克思理论办事的后果。毛泽东主要的四个错误,都是在建国以后发生的,吃大食堂(消灭私有制、乌托邦),大跃进(公有制计划经济),反右(阶级斗争),文革(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等,都是马克思思想理论带来的后果。

近百年来,党的领袖犯错误无不因马克思理论引起,无一不是马克思理论不适于中国的结果;党的胜利无一不是扬弃马克思理论的成果,改革开放政策无不是扬弃马克思理论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即共产主义初级阶段论,按照马克思观点是无产阶级专政,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是不能实行无阶级专政的,恰恰相反,是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那些称之为富翁的人们不但不是“专政”对象,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这足够证明马克思理论必须扬弃。

五、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一个转折点。从这时起毛泽东开始执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接着就是连续犯了“吃大食堂”、“大跃进”、“反右”和“文革”四个大错误。如果一种主义、思想和理论一用起来就使党的领导人犯错误,使党受到挫折,使革命失败,使建设事业受到损失,那么这种主义、思想和理论意义何在呢?

半个世纪过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惊天大逆转,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中国改革开放使经济建设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1年私营企业产值超过GDP百分之六十,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也要面对实践,而不是相反地将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扬弃马克思已经成为中共的历史性决择。

有的人认为,中共扬弃马克思主义就是失去立党的灵魂,这是不正确的认识观点。马克思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为无产阶级谋利益,是一种渊源于对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立场的理想主义,而不是科学的理论。一定要克服那种一说扬弃马克思主义就理不直、气不正、胆不壮的心理状态。其实,只要实事求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我们顾虑是多余的。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宗旨,有了这个宗旨就有了党的灵魂;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提出中共要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和代表先进文化”;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等都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如果一个执政党只为某一阶级谋利是不够的,一个国家社会是由多个阶级或阶层组成系统,必须兼顾各方利益,才能调动全体人民积极性建设强大国家,并且才能为人类社会做出了贡献。况且,为工人阶级谋利益,为社会弱势群体谋利益,并不一定要消灭私有制。相反,我们可以利用私有制优势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积累的财富,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

扬弃马克思,不是全盘否定马克思,不等于不要或放弃社会主义。因为资本主义是没有公有制成分的国家制度,我们采取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社会主义制度,可能相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比如,适度的公有制可以遏阻资本贪婪的本性带来的对社会经济负面的影响或破坏。我们使用“社会主义制度”概念就包含有马克思遗产,但并不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特征是消灭私有制,然而,消灭私有制会损害公民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消灭的。

中共扬弃马克思是思想理论领域重大变革,既能消除中共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与现实政策形成的巨大悖论,也是尊重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的责任。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理论足以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治路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是经历中国实际检验的。

现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仍然需要探索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在不同领域中的比重关系,而不是要继续私有化。有的人在喧嚣国营企业的私有化,这是一种极端方式,其实质就是要在中国实行百分之百的资本主义私有化,违背邓小平理论。如果彻底私有化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如果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完全是私有化的结果,那是一种片面性,是一种错误的判断。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共谋发展的合力的结果。

因此,笔者主张扬弃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这是中国社会现实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领导地位应采取的立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