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才天:马克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5)

陈才天:马克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5)

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之一。 社会生产由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三大要素共同构成。资本占有是私有制的显著特征。在私有制条件下,资本主要有两个方面负面作用,一是形成对工人的奴役;二是由于资本的贪婪性形成不定期的不同形式的经济危机,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通过暴力消灭私有制才能克服它们,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减少或防范或制约或消除由资本产生的诸多负面作用。

私有制不应消灭的理由,还有由公有制产生的许多弊病来证实。公有制具有满足社会弱势群体即大多数人利己性需求的属性,蕴藏着“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的利己性倾向,它将导致劳动者普遍缺少长期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和献身精神,导致长期的生产效益低下、浪费等弊病。

第三,单一公有制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恩曾用原始公有制形态来证明公有制的客观规律性,其实,这种观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逻辑。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能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只能说在地球上,人人生而平等地享有共同占有或使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它并不能证明公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公有制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国家强制力推行呢?只有在社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自发产生和形成的财产占有或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产物。生产资料包括自然资源和通过劳动将它们转化商品的生产资料等两个部分构成。其中自然资源既有全人类共有,如宇宙空间、大气空间、公海等,也有依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疆界为限的国家即国民共有,如土地及地下矿藏资源等。如果依据全人类向度的标准看,国家领土主权也是一种私有制。国家主权涵盖的资源所有权具有神圣的不受他国侵犯的性质。公有制是一国内由全体公民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主要是通过劳动转化的商品性(包括货币)生产资料所有制。目前,宇宙、大气空间和部分海洋属于人类共有,是因为各国家单位能力不及而形成的;或者说公(共)有制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如果在社会生产的状态下,发生的公有制就意味着强制剥夺了部分强者的劳动成果。比如南极洲,有能力到达的国家就建立标记或划定区域,将来如果收归联合国所有,不给予先期到达国家经济补偿,那么就造成了剥夺这些国家的劳动成果。

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也是一种社会财富占有、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但是它并不是由社会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性产物,而是由先进的知识分子出于对大多数劳动者的人道主义关注出发,提出来带有革命性质的进行实验的产物。或者说,它纯属人们的主观意志强加给社会的财产占有、生产经营管理的方式,即《共产党宣言》方式。正是由于公有制是一部分人意志强加给社会的东西,所以公有制就是在一定情况下成为自行消亡的东西。中国改革开放和苏联东欧剧变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有没有所谓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呢?马克思《资本》认为社会生力高度发展后,必然导致社会资本公有制;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逻辑的推断。社会实践已经由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一是苏联科学技术先进,却终结了公有制。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证实它可以容纳高度发展的生产力,至少目前还未显露要向公有制演变的迹象。现在资本在全球流通,并不导致公有制;恰恰相反,公有制制约了资本在全球的流通。那么,是不是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马克思预期的那种高度呢?这就是邓小平理论中“阶段论”的逻辑,其中蕴含着“二次革命”。因此,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革命的理想,而不是客观规律。

那么,还有没有比资本主义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呢?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集公有制与私有制各自的优势于一体的社会形态。中国目前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个体经济、私有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一方面它有利于遏阻上述私有资本的两个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够充分发挥资本追求效率和利润最大化的优越性。从而使社会发展处在一种健康成长的状态。毫无疑问,这里面有莫尔和马克思等人公有制遗产。

第四,公有制并不能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精神的理论,所以他认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就解决了人的自由权利问题。《共产党宣言》说:在公有制条件下即共产主义社会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恩选集》一卷,273。)这句话,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倍受推崇,并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60余年没有达到马克思理论的社会状态,是由于斯大林主义。何伟先生甚至说,他从事马克思主义学习、教学与研究50余年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列宁斯大林主义,宣称要“回到马克思”。

什么是自由?自由内涵是极其复杂的:人有本能自由即人身自由等,智能自由即创造发明自由等,意能自由即思想言论自由等。人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自由,幸福包括创造富裕的物质条件。公有制及其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并不意味着工农阶级就获得了全部自由。试想像一下,建立在用暴力消灭私有制基础上,一个百分百公有制的革命社会,资产阶级变成了无产阶级即民众,每一个人都处在这个“革命”制度化了的社会中,总有一部分人的自由会受到局限或损害。怎么会是自由的社会呢?在公有制条件下人的自由问题是不是都随之完全解决了呢?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比如,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从那个没有自主性的低效率的集体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得了空前的自由,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形成个体经济活跃,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

马恩在多个文献中讲完全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种计划(产品)经济(见下文“6”中), “商品”包含剩余价值,剥削由商品生产开始,所以要取消、消灭商品经济。怎么说计划经济不是马克思主义,是斯大林主义呢。中国20年(1956~1976年)计划经济的事实告诉我们,企业和民众的创造性自由都没有调动起来,既然没有把他们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生产力就发展不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自由竞争的机会,人员也不允许重新配置。在这些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自由与公平的,既然所有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都很穷,就说明“公有制”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的所谓自由平等不过是一种普遍的贫困而已。马克思所谓“自由人的联合体”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想象。

实际上,对大多数劳动者的人道主义关怀,并不一定要通过消灭私有才能解决,或者说只有公有制条件下才能实现。比如,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来保障劳动者的平等与自由的权益,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政策和措施,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福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民福利普遍高于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证明。然而,按照《哥达纲领批判》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即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即“多劳者多得,不劳者不得”的观点,那么残疾人、老弱孤寡就不能生存,是一种非人道的社会状态。在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即懒汉也能获得“高档”消费品,这也是一种不平等的社会状态。

第五,马克思“千年思想家”的美誉只能说明过去

在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发起一个倡议,选举谁是人类第二个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首先在剑桥大学内部进行了推选,结果马克思第一位,爱因斯坦屈居第二。后来BBC又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争取投票,还是马克思是千年排名第一位的思想家。郭道晖、衣俊卿等许多人认为,他们那些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怀疑和反对马克思,但是他们承认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所以,怎么能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呢?

但是,马克思获得了“千年思想家”的美誉,只能说明过去。因为这时中国改革开放近20年,苏联东欧剧变已经10年,人们为什么投马克思的票呢?这说明人们还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即《共产党宣言》主导了20世纪人类社会变革的运动。这次变革运动在人类历史上盛况空前,形成了一个由20个左右共产党执政的国家、150个左右的共产党,领土、人口和工业总产值都约占世界1/3的共产主义阵营。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实验,使全世界有这么多国家实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阶级推翻封建或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而且这些国家社会生产力都出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比如,苏联一度成为除了美国之外的世界第二强国。勿容置疑,这是马克思思想的成功,所以马克思获得殊荣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它们已经胜利地结束了,这就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以及中、越、古、老等国实行改革开放都是部分向私有制经营管理方式回归。也就是说,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只能属于过去,而不是确定它具有永久性的根据。就像中国评劳动模范,是以已经取得的成绩为依据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而不能说明将来,实践是决定性的要素。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应当结束,而不是继续。

衣俊卿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价值是“勇于直面每一时代重大问题的批判性理论 ”。说马克思主义很像医生,人们在身体好的时候常常看不到它的作用,但是一旦资本逻辑发疯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就会发挥它特有的批判作用。所以金融危机时,很多人会回过头去读《资本论》。这里可能有一个逻辑问题,即果真如此,马克思主义就不是旨在建构一种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社会制度的理论。并且,资本主义国家历次金融危机都不是按马克思的药方才治理好的。列宁根据马克思理论曾经论证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是腐朽的、没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