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的力量

宣讲的力量

“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这8个字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是红头文件;是字斟句酌的公文;是密密麻麻的枯燥方块字……

7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南锣鼓巷居委会一间简陋的会议室里,一场以这8个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讲座令人耳目一新,两个小时,100多名社区居民、驻区战士听得饶有兴趣,连头发花白的老人,也始终未打瞌睡。

大伙儿眼前讲“课”的是三天两头能见到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姬艳钏,她讲的是十多天前刚闭幕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作为东城区十佳宣讲员,姬艳钏今年入选了党代会精神百姓宣讲团。细读党代会报告,她把未来五年的蓝图归纳成了6个愿景。讲到“首都文化将日益繁荣”时,她联系身边事,为居民介绍起东城区未来的文化建设情况——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集中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曹雪芹故居、左安门角楼要复建;龙潭湖地区将建设“天坛演艺区”……

“听着有趣,政府要办的大事、好事,都是咱身边的事儿。”75岁的居民阚文浦笑得开怀:“中轴线要申遗,这地儿的老北京味儿越来越浓,好日子在后头呢……”

“南锣鼓巷地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改善民生问题等方面,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宣讲完党代会精神,姬艳钏笑着问大家。

“应该在空地上养花草”、“住户不能私搭乱建”、“解决私家车停车难”……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忽然发现,党代会精神,离自己很近。

7月4日,市十一次党代会闭幕次日,党代会精神百姓宣讲团成立。20个宣讲分团包括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百姓代表三类宣讲团,分赴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街道社区、乡镇农村巡回宣讲2300余场,直接受众达100余万人次。

这次宣讲活动,没有说教、不念文件,用百姓的话、百姓的故事,细说党代会对未来北京的规划。所到之处,生动的党代会精神宣讲都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用百姓的话,讲清楚了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质、讲清楚了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讲清楚了今后首都发展的宏伟蓝图。

“北京现在蓝天越来越多,和首钢全部搬走有很大关系。”在新发地,市委党校工商教研部主任曾宪植宣讲党代会精神和北京未来发展战略,每讲一个主题,都先抛出一个百姓有直观感受的问题。

“一个公司的产值占北京市的二十分之一,搬迁难度当然大”,他继续娓娓道来,“可是排放的污染也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奥运投资,为首钢搬迁创造条件;首钢搬迁,稳定增长压力加大;稳定增长,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结构,深层原因是受水、土地等资源制约……丝丝入扣地分析,让大家一下理解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来龙去脉,明白了党代会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精神。

“我得去读个本科啦。”18岁高职毕业就上班的池博文听完宣讲,有了压力,今后北京“升级”,自己也要“升级”。新发地投资中心总经理张伟也感受到了压力,他开始琢磨:新发地要留住更多高端人才,未来要加大对本村大学生、硕士生的资助奖励力度了……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当百姓宣讲把方针政策、思想理论和百姓自己的生动实践、鲜活故事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理论也开始焕发生命的活力。

“2004年春节,一个老外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对我说:‘给您每个孩子20元压岁钱,祝他们新春快乐!’还补充了一句,‘千万别嫌少啊!’”干民俗旅游接待20多年,全市第一家挂牌民俗接待户的单淑芝告诉乡亲们,“当时,我真的很感动!我一个普通的农民,居然能和外国人交朋友!要不是咱们这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做梦也想不到啊。”

她说的是大实话,她给居民们讲起自己如何从出了名的贫困户变成民俗旅游“No.1”的故事。

1981年,单淑芝嫁到怀柔雁栖镇官地村时,家里只有3双筷子、三个碗、一间伸手能够得着屋檐的破房子,人均年纯收入不到100元,过年才敢割上半斤肉。1993年,政府加大了对民俗旅游的扶持,工商、卫生、公安主动到村里帮着民俗户办执照。(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单淑芝是第一户挂牌的,仅仅两三年后,仅接待收入一年就有5000多元,光电视就买了三台……官地村前几年成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单淑芝还得到了政府8万元补贴,新建了两排平房和二层小楼,重新装修了客房,改造了厨房,建成了水冲式厕所。

“我们村1993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也就一二百块钱,现在是一万九千六,来自于啥呀,来自于党的富民政策。”单淑芝用大实话,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党在百姓心中”的故事,展示了从一产到三产的产业升级历程,也明明白白地道出了党的好政策给农民们带来的大实惠。

近一个半月来,在全市迎接党的十八大“党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讲活动中,西城区红十字会“天使圆梦”宣讲团;通州区“希望的田野”农民宣讲团;京报集团记者宣讲团;首都文明引导员宣讲团等10支百姓宣讲团分团,奔赴全市各区县、市直机关、学校、企业、部队、“两新”组织、乡镇、街道、社区深入开展巡回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已在全市巡讲共计112场,直接受众达5万余人次。

第二阶段23支分团,10天来也已在全市巡讲共计36场,直接受众达8000多人次,他们将总共巡讲350场左右。此外,各区县各系统今年在“党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讲“双十佳”评选活动中组建的500多支百姓宣讲团,也同步巡回宣讲超过1500场,直接受众近30万人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听着法官照顾弃婴17年的故事,年轻的助理检察员胡昕告诉自己:“我们不是官,一身制服是肩头如山的责任。”

听着一个混乱站台变身乘客之家的故事,延庆县妇联的蔡润民深有体会:“她们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北京精神,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北京灿烂美好的明天。”

听着清华大学生阎文韬遭遇母亲重病去世,在社会、学校、师生携手互助中坚强前行的故事,年轻学生和居民感动而泣的同时,也感慨着:这个社会,我们再困难也不会孤单。

……

这一个个鲜活的百姓故事,是从上万条征集线索中筛选出来的,全部来自百姓真实生活,台上百姓的娓娓道来,打动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更多的市民渴望有机会亲耳聆听百姓宣讲。“经常是一场活动没有结束,现场就有观众预约接下来的两三场宣讲。”市委讲师团团长崔耀中说。

百姓宣讲强调群众的主体性,把宣讲的讲台交给百姓,也带动了更多普通百姓加入这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队伍,传递关注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

退休干部老梁,自编了快板,用一个北京人的生活故事讲述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餐馆的员工,弹起了单弦《党代会精神鼓舞人》;社区老人唱响了《大会精神放光芒》、《和谐社区红旗飘扬》……

以情感为纽带,以身边的故事为载体,以面对面的讲述为表现方式,不说大话、空话,以心灵触及心灵。

百姓宣讲的故事植根生活,就在“百姓心中”,百姓故事让百姓自己讲,更贴近群众,群众更易于接受、信服。

因而,宣讲才真正走入人们的心灵,百姓宣讲的成功为新形势下创新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事实证明,群众中蕴含的能量是最大的。”崔耀中总结百姓宣讲这一创新的成功秘诀,“百姓宣讲让群众担纲主角,把讲台交给百姓,让百姓发言,是正确的选择。人人都是宣讲家。因为,百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