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宋福范: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以及依据(3)

 

客观地说,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相对较晚,大致在2000年初步提出来,2002年党的十六大才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我们在实践上并没有从单纯经济增长为中心走出来,就出现了一个蛋糕不断做大,但相对来讲没有做好和没有分好的问题。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了,发展不够,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保护都没有跟上,相应引发了中国社会一系列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怎么看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基于我们党和国家处在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以后的发展性阶段,来思考我们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大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主要是通过回答: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归谁享受等问题,进一步破解在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以后的发展性阶段,如何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空间要素来看,原来的发展观强调的是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经济增长。而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的立体结构全面发展。从时间发展顺序来看,原先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国老百姓长期以来解决不了吃饭的问题,所以原来的发展观主要着眼于当代中国人的实际物质利益,没有考虑历史文化的问题,或者很少考虑子孙后代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关注历史,兼顾未来,是过去、现在、将来的统筹兼顾的可持续发展。当年为了发展,为了实现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我们对历史文化保护不够。今天,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懂得了历史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还是我们祖先的,我们子孙后代的,是所有人的。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从协调的角度来看,原来的发展观只关注一个要素,没有兼顾其他要素。而今天的发展观是发展一个要素的时候还要兼顾其他要素的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科学发展观是为人发展,为后人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成果归人享有。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这种发展观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在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以后的发展性阶段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有效破解了今天中国发展的难题。所以,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现行政策的根本指针

我们党的现行政策是什么?按照十八大的概括,就是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十八大做了一大段话的概括,具体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变化,之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增长之路。而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党的十七大在原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基础上,把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中,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突出特点就是共产党领导加科学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十八大突出地把生态文明加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进一步完善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与此同时,十八大根据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把实现科学发展观价值取向的两句话:第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中,可以说更加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特点。

报告指出,面向未来,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为此,报告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更加自觉”,即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的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