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谢鲁江:民生为本 科学发展观为据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北京市交通委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来到对我们人民生活非常重要的管理部门。现在大家讲民生,民生最主要的是衣食住行,所以你们就占了行非常重要的方面,到这样一个单位能够跟大家交流我也挺高兴的。我今天讲的题目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体会》。大家也知道,我在中央党校是经济学部的,平常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因为大家知道每个人肯定受自己知识结构的制约了,所以我的体会,结构还是侧重于经济方面,而且这次我认为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发展为核心的,所以我是想从这个角度侧重谈谈我的体会,来供各位领导和大家参考。一个方面谈一些体会,另一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我认为有关的相应的背景性的材料。

十八大精神的两个关键词

我的体会就是两个关键词,十八大报告提供的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民生为本,民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根本所有事业的根本,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怎么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也是推进我们工作的根本,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第二点体会是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指导我们解决中国发展的问题,推进我们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依据,而且这些指导和依据不单是思想上的还包括方法上的,包括思路上的,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思考这些问题,怎么找到解决的办法。我想围绕这两点谈一点我学习的体会,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十八大关键词之一:民生为本

习近平讲话的三层含义

首先第一部分是民生为本。大家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记者见面会上讲的这段话,这段话已经成为名言了,而且这段话提出来之后在国内国外都广受好评。其中我在网上看到的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老百姓都懂”。这些话你看着很平易,但是实际上是很好地概括了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因为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他是十八大起草小组的组长,他对十八大报告应该说些什么怎么去说,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他是非常清楚的。他说这段话很明确地表达了十八大报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体会这段话可能我体会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做什么,做的就是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更稳定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水平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我们的孩子过的比我们这一代更好,等等。说起来你问老百姓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老百姓说的大体都是这些方面,他体现了对小康社会的设想。

第二个说明了我们党把民生作为所有工作的根本目的,因为大家看到从头到尾都在讲民生,都是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跟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息息相关的,所以改进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十八大报告的主旨,这是我理解的第二层意思。

第三层意思,这个不单是美好的前景也是我们的课题也是我们的任务,怎么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怎么样满足老百姓的愿望,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大家知道交通委,老百姓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北京市的行安排的好,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够形成一种合理的模式,能够统筹兼顾各个方面,高收入的低收入的,中等收入的,上班族的,各个方面的,老人的年轻人的上学孩子的,各个方面的衣食住行的要求难度是很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工作方法创新,需要一系列的创新去做的。因此,这些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老百姓的要求,也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说光在讲空话,实际上是在布置任务,实际上是提出要求。

1. 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

所以我觉得十八大报告在这方面民生这方面谈的是非常深刻的,而且围绕着民生在理论上有了一系列的突破,比如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全面建设小康的认识有一系列的突破。它在回答中国应该建设成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问题。中国建成什么样的社会有两点: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渴望,你认为这样是比较理想的,他认为那么的是比较合适的。作为我们党一个方面要集思广益,集中反映大家的利益和要求,三个代表,你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有集中的统一意志,要有自己的核心的纲来统领这些东西,就是以民生为本。大家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他所说的老百姓的希望,让大家过上美好生活的社会,就是我们党想带领大家建成的社会,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个逻辑上是一贯的,而且这个逻辑的核心就是在讲民生,围绕着民生来谈中国应该怎么进步怎么发展,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建设成什么样的社会。

首先第一个当然中国肯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所以道路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构成,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这样一个非常成体系的制度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小平同志说了,最根本的命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所以从那时候到现在,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我们一直围绕着根本性的命题做出不懈的探索,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八大报告说了,第一不能走老路,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对社会主义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认识;第二也不能不要社会主义,走邪路也不行,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你始终就得面对这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所以我觉得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这个进展的核心就是把民生的含义、民生的概念纳入了社会主义认识之中。我觉得突破点就在这个地方。我们从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今后认识社会主义必须把民生作为所有核心内容来认识。

那么这个在十八大报告的第二部分讲的是非常明确的,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下面的基本要求,下面的基本要求是八个要求,八个“必须坚持”。所以这个就是定义,我们说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怎么知道你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怎么定义怎么理解?所以十八大报告就很明确讲了八个方面,只要按照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去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定义非常明确,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带有一点否定性的。当时我们可能还需要探索,小平同志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现在我们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了更明确更清晰很全面的认识,这就有了八个坚持: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八个必须坚持,八个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你按照这八个基本要求去做,你达到了这八个基本要求,我们就可以定义我们做的工作、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它不但是空洞性的理论性,它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明确的工作要求,而且这些工作要求的内容非常集中,大家可以看到核心内容是民生,人民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哪个不是围绕着民生在展开,哪个不是围绕、或者最后落到民生基点上。

所以我的体会就是说,十八大报告告诉我们,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中,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内涵就是,我们从民生来认识中国,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际上这个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只是后来那么多年社会主义搞得有点糊涂了,把表象性的东西当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当作社会主义必须不能更改的特征。实际上现在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当年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为什么认为人类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说到底就是人的生存状态不好。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点

所以人类社会看着很复杂,我觉得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归纳为两个基本点:第一个基本点创造财富;第二个基本点是分享财富。创造财富靠生产力,分享财富靠合理的利益关系。

第一个,生产力不发展,没有财富人都活不下去了,更谈不上分享财富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说马克思有两大发现,第一个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人必须活着才能谈到其它,而要活着必须劳动,必须生产,必须要有生产力,必须能够把资源变成财富、变成人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且创造财富能力越来越强,能够给社会带来的财富越来越多才行,这就叫生产进步。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共产党宣言》也在讲肯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创造了超过人类社会几千年的财富,在创造财富来讲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马克思为什么最后非要讲社会主义,为什么推翻资本主义,还有分享财富理念?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达,但是分享财富不合理,核心就是回答这两个问题。你不能大家都是分光吃净,大家得不到,不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那也不行。所以为什么这个社会又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讲效率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更多地创造财富 ,讲公平就是要有合理的分享财富,不是绝对平均,是合理的分享财富。

所以马克思两大发现可以看到,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只要创造了财富才能进步发展,还要合理地分享财富。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这样,马克思认为它最大的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它创造的财富非常多了,财富本来应该让人民过上很好的生活,结果没有,反而剥削等等。好比过去打仗,都是冷兵器,虽然很惨烈,那时候生产水平低,打来打去死亡的人很少。现在生产力很发达了,用导弹等等,这就带来很大的灾难。你没有造福于人,反而危害人,这就是生存状态不好。

所以马克思就说,在生产力发展同时还要不断改进、改善人民的生存状态,所以马克思强调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的宗旨。最终的中国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是人全面发展的什么。也就是人的生存状态不断改善的社会,你最终落到不断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要不断地有更好的生存状态,必须要有物质基础,所以你必须不断地创造生产力。

第二个,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比较和谐的社会制度、社会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而且更加和老百姓息息相关了。过去一说社会主义那是教授、学者在课堂里讲的,可能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大家知道社会和谐的社会,是民生不断改善的社会等等,这种社会主义是跟老百姓有关的社会主义,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从这个角度来讲,把民生纳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中,是对社会主义认识很大的推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体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当然它讲得比较抽象,它在讲人。当然落到实处人就是一个一个的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结合中国的发展结合中国老百姓的要求,把民生的含义更明确地纳入对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十八大报告再一次确认了中国社会当前的矛盾,主要还是民生,所以后面看三个“没有变”:中国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第三个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

我们中国共产党有最基本的认识方法:矛盾的方法。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决定的,所以我们历来强调抓主要矛盾。我们党的历史证明,你把主要矛盾抓准了,我们的路线方针就比较对;你把矛盾抓错了,事业推进就不会顺,甚至遭受重大挫折。因此,大家看毛泽东同志,革命年代对社会矛盾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是非常准确的,所以矛盾抓准了,调动哪里力量,怎么推动革命,甚至是很游刃有余的,对今后的工作怎么发展也非常有预见性。当然后来建国之后对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就出现偏差了,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这就是偏差了,所有党的路线 ,对党的要求都围绕阶级斗争去搞,结果遭受了重大挫折,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家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谁也不信共产党,谁也不信马克思主义了。

所以正因为这样,小平同志才提出来四个坚持,但是光靠坚持不行,还得要有发展,还得要有事实有说服力,所以小平才强调对主要矛盾的认识要扭过来,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现在实际上还强调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讲得很多,但是不管你讲什么,党的最基本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的矛盾还是主要矛盾,还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我们的所有方针路线都要针对这个,我们理论建设都要围绕这个去推动。然后正因为你是这样的生产,所以你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你才是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些定性都是由矛盾来的,你的矛盾说清楚了,发展中国家的性质也确定了,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也就确定了。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方针政策就不能动摇了,这个非常重要的。

但是大家看到这个矛盾的核心还是民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是民生,老百姓生活发展了,需要有更好的生活水平,有更高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说老百姓享有更多的财富。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生产还落后,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还很差,所以你还是这个矛盾。一个是你创造财富能力不断提升,第二你分享财富的方式要变的越来越合理。所以还是和民生连在一起,因此大家看到,无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的认识,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的认识,这个是很完整的认识框架理论体系了。这个体系最核心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民生。

所以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十八大报告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而这种深化的基点是在民生上。

走向共同富裕、减少贫富差距的三种模式

围绕这个我们就探索一下,现在世界上讲共同富裕,世界上讲收入均等化,有三种模式:

第一个以国家再分配为主的模式,像北欧、亚洲的新加坡模式,它的突出特点是“三高”模式——高税收,高保障,高福利。国家通过税收把钱收上来,通过政府、通过财政进行再分配来弥补收入分配的差距,这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碰到比较大的困难是福利国家病,最典型的是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根源是福利国家体制,但是财政没钱了,以前借钱搞福利到期了,没钱搞下去了,所以现在解决办法是削减福利压缩保障,结果一减少保障遭到全民的反对,不是这个阶级反对那个阶级不反对,是全民反对,从比较基层的公民工人到高层的公务员警察,公司高官都反对,大家都不愿意。所以有点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去了,注重了财富的分享相对忽视了财富的创造。

第二是以企业为主。比如日本终身雇佣制,从你进入企业开始,企业从头到脚把你包起来,一辈子没有失业的风险,所以这样基本上大体不需要政府的保障,所以这样通过工资途径、薪水的途径大体上拉平收入,所以战后在经济高速增长收入过程中,他的工资差距不是很大。台湾走另一条路,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大家都至少成为一个小业主,基本上中产了,有自己的财产有自己经营的事业,市场做得比较好的话,就收入比较稳定比较丰厚,台湾的中小企业政策是被世界上联合国树为典范的。

这种模式的缺陷是经济必须好,如果经济不好,企业一完蛋,那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现在像日本,日本经济叫做“停滞的20年”,企业日子都不好过,所以现在日本贫富差距在拉大。所以差距拉大之后失业在加剧,日本自杀率在上升,整个社会就弥漫着一种情绪,为什么像我们都说钓鱼岛事件闹事的是什么来着,他闹事我们觉得他在胡闹,但是你想想他胡闹的时候他选票在增长,日本的老百姓是投他票的,为什么投他的票,他给老百姓找了一个宣泄情绪的缺口,不管这个缺口多么荒谬,多么没有道理,但是老百姓他不管,日子不好过,工作也失去了,保障也没有,天天都在失业,都到了自杀的边缘了,这个时候找了一个出气口何乐而不为。所以他的小党成立没两天已经排在日本所有政党的第二位了,反映了日本不好的情绪,跟经济糟糕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种是综合模式。合理的是德国,用中国的话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方面企业比较合理的分配,工资收入比较高。德国人有句话,你只要成为了技术工人,就拿到了中产阶级的门票。所以他初次分配比较好,国家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大家留意的话会看到,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日子都不好过,其它的国家陷入欧债危机,美国面临财政悬崖,刚把金融危机没有完全对付过去,现在又面临财政悬崖,日本我刚才说了。现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只有德国一枝独秀,现在撑着欧盟的就是德国。那么你想想和德国这套制度是有关系的,肯定是他的制度比较好,我们现在也在学习借鉴,总结他的经验。

但是大家会看到一个问题,我讲的国家也好地区也好,都是资本主义的。就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们搞收入均等化。他是资本主义,是痛定思痛。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两个黄金时期:第一个黄金时期是马克思到列宁的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注重创造财富,生产力发展得非常迅速,但是相对不去管分享财富的问题。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很长,我们经常讲的先污染后治理。先拉大分配差距,回过头来再调节,他就可以这样做。我们现在就不能这样做,我们现在争论最大的就是这个,有的人说既然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就先污染,关键把生产力发展上去,你现代化回头再治理不是小菜一碟嘛。我们现在说不能这样子,科学发展观强调既要发展同时也不能污染扩展。然后收入分配也是这样,我们既要不断发展生产力,也不能说等到现代化了回过头来再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这样,第一个阶段就是拼命的发展,相对矛盾就忽略了,公平问题就忽略了,日子很不好过,最后两次世界大战。你想想一个国家内部不是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为什么要跟世界大战。你社会内部最主要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重要是什么,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贫富差距。所以最后打来打去,矛盾也转移不出去,战争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战后西方国家痛定思痛,开始搞福利国家体制,开始建设社会安全网,也就是把过去哑铃型的社会建成纺锤型的社会。结果这样收入分配问题调整了一下,结果就比较好了,资本主义就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50多年60年过去了,大家就看到基本上实现了和平的发展,国内也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国际也没有真正出现全面的灾难和战争。

相对来讲强调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问题反而没有解决好。现在所谓号称社会主义国家古巴、越南、朝鲜大家也都知道,不但没有解决好财富分享问题,甚至连财富创造问题都没解决好。所以我们中国在这方面应该说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我们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我们现在真的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来走一条共同富裕也好,收入均等化也好走这条道路。苏联没有完成这件事情,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暂时不能指望他能做好这个问题,不是说不强调财富的分享,而是财富很少,没多少可分享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合理的解决财富分享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至少在理论上在认识上是很大的推进,这是第一点。

责任编辑:刘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