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谢鲁江:民生为本 科学发展观为据(3)

二、十八大关键词之二: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

第二点是科学发展观为依据。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就是说我们解决中国的问题,怎么破解中国发展的难题。

第一个,如果说第一部分讲的我们做什么,围绕着民生去做,不断改善民生,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老百姓的要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二部分怎么做呢,就按照科学发展观去做。就跟交通似的,工薪阶层希望满大街是公交车,稍微有钱的人可能觉得最好满大街不要有那么多公交车,老百姓的要求有时候是矛盾的。但是我们不能打一帮拉一帮,还得既倾听意见还得去发挥引导调解领导的作用,那怎么去做呢?

所以科学发展观讲的首先以人为本,基本上大家的要求是正当的合理的,你有权力提这些要求,我们也有义务有责任满足这些要求。但是你要求很多,那怎么办,统筹协调统筹兼顾,就是这样。

1.理性认识:发展的同时也伴有问题,越发展会面对越多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解中国发展的难题,我认为十八大报告就是现在要确立一种认识,而且要把这种认识告诉老百姓,因为老百姓从某种意义上讲,越发展老百姓的胃口越大。这个我不是说他错,我也这样。刚开始住过房子,有房子住就不错了,后来有了房子之后再多一间就好了,多一间之后再多一层就好了,我也有这种想法。所以归结起来我们越发展不是越轻松,我们越发展碰到的问题越多,而且解决问题的难度越大。当然,发展之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资源、能力也在增强,当然,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水涨船高的过程,按照老百姓的话说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程。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但是问题也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所以老是这种水涨船高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发展到最后很轻松了,高枕无忧了。所以用老百姓的话说中国共产党既然当执政党了你就是操心的命,哪个不操心呀,你要为公交操心,你要为私家车操心,你要为地铁操心,你都得操心,所以越发展问题越多。

有的人讲过,一个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当你知识少的时候你的周长就很少,你周围未知的世界也很少,所以你觉得不知道的东西比较少。当你知识越多之后你的圈越大,你周围接触的世界越大,你就会觉得不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无知者无畏。最典型的例子是牛顿,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这样的人最后成为一个上帝的信徒,为什么呢?只是太多了他发现不可能解释了,很多东西弄不明白了。最后牛顿就说归结为上帝之手,上帝推动的。所以牛顿信的基督教和一般老百姓信的基督教不一样,他所信仰的上帝是给了我一只手的上帝,上帝推了一下后面不管了,就成了自然规律了。花开花谢,太阳怎么转,地球怎么转,这就是规律了,一直到现在发展到顶尖的科学家,都有这种概念。一定要说最初的起源,最初的推动是谁,给他一个命名叫“上帝之手”。

我们现在发展的也是,发展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了,成就越来越大,我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最简单的道理,现在说改善人民生活,盖了很多的房子,修了很多的道路。当然房子多了,道路多了,这是发展的成就,大家也就知道了。现在的社区管理交通管理,这不都是问题吗?北京不发展,北京围着天安门一圈的话哪有这些问题?农民都不进城,哪有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要确定这样的概念,而且我们要告诉老百姓,因为现在有些人是这样子,你天天讲发展成就,为什么我现在碰到那么多头疼的问题?所以他觉得是搞虚伪的宣传。我们就不能老是说跟他对着来,你说这不是成就,我就告诉你,你看现在有五个成就,我还告诉你十个成就,你老这样跟他对着,他有时候不认可。

你还不如告诉一个理性的态度,一个方面我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是问题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理性地认清这些问题,这些不是光靠共产党解决,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解决。

2.共同解决:四化互动、改革推动、创新驱动、结构调整

怎么解决这些难题呢?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多好的思路,这里我简单的讲一下。

2.1 四化互动:从数量扩张到优质高效

第一个“四化互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互动,同步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大家就看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方法。因为说到底,中国的发展最本质的问题,是完成从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这是最本质的问题。一直到现在这个转变我们还没有完成,多少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甚至流血牺牲。对鸦片战争,小平很痛苦地说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因为你还是传统的农业国,人家是先进的工业国,人家拿着先进的生产力打你落后的生产力,你人再多也没用。你再愤慨也没用,人家武器太先进了,生产力太先进了。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发展生产力,核心是什么呢,就是把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所以中国定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认为就是这样定义的,因为你没有完成工业化,我认为从生产力上来讲可能有个定义,就是说什么时候中国完成工业化了中国就不是初级阶段了。我认为是可以这样定义的,你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那就是走出初级阶段了。

大家看《毛泽东选集》,讲中国的起点低到什么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中国有4亿人口,产业工人只有400万,占人口的1%,还不如我们的共产党员多,作为最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工人只有400万,其它的都是农民,而且这些农民大家知道代表什么生产力,和汉朝唐朝没区别的,靠体力劳动,靠天吃饭的传统。所以你想想,这还不是初级阶段,还是什么,起点太低了。

所以我们一直走这个路,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搞城市搞什么化,但是走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片面化。比如说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你农民进城了农业生产没人搞了,留下了一大堆问题。

比如说现在讲的农村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孩子在家里没人管,你说跟着父母走,城里进不了幼儿园进不了学校,即使想进也没那么多钱,更不用说不给你资格,所以只好留在家里。再一个父母打工又很辛苦,即使上了城里也管不了他,所以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出来了,一大堆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另外年轻人打工去了农业生产没人搞了,三八六零现象,三八是妇女,六零是60岁的老人,现在搞农业的除了妇女就是老人,再加上儿童,你想想我们的农村都成什么了,反正没有青少年。那农村就成了老弱病残的集散地了,所以这就是问题。再一个土地撂荒的问题。种地农民收入很低不愿意种地了,就扔在那里。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农业现代化,但是推农业现代化,又不能那么多人搞,还是得继续推进农民进城,农民进城之后怎么办,他得找工作,所以工业化得推进,工业必须吸纳这些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必须能够安置这些专业出来的劳动力,他的孩子他的家人。

过去农村是农村,城镇是城镇,谁跟谁也不搭界,现在就要把这些问题统筹解决。怎么样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还有信息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成为助力的良性道路。

所以十八大报告就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这样一种思路。这个背景是完成一个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转变。初级阶段增长很快,但是遗留的问题很多,所以粗放式的增长,比如说掠夺式的增长,土地投入,资金投入,廉价劳动力投入,什么都投入,什么都往生产过程中扔,扔进去生产产品联销带有很强的掠夺性。劳动者的收入也不高,自然回报也不丰厚,环境也可能破坏的很严重。而现在就强调协调式的发展,不但要创造财富,还得照顾环境,还得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得强调协调性的发展,统筹兼顾。

过去强调动员资源为主,有水快流,因为中国的工业化太落后了,所以一定要动员一切搞工业化的因素,赶紧把工业化搞起来。现在中国的工业水平相对比较高了,所以就强调不是一味的投入资源,而是把资源优化配置。过去强调上项目,扩张生产能力,现在强调更大的强调经济效益。过去主要是投资投入,现在强调技术改造,管理创新,规模经济合理的生产力布局等等,强调品牌,增加附加值,手段多样化了。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要推进工业化,但是工业化的内涵不一样,过去初级阶段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什么都没有,所以只要有了就好,别的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多大的代价不管,关键是我们有这个东西了。现在是解决从有到优,品质高效的问题。

所以十八大报告里强调,要把经济发展推动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必要的数量扩张还是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立足点是提高质量和效益。所以大家看到初级阶段强调的是数量扩张,而成熟阶段在保持必要的数量扩张的同时,更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更强调的是优质高效,所以我们的农业是两优一高农业,我们的工业也是强调质量和效益,强调技术创新,等等,都是反映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过去工业化是我们的目的,现在工业化是我们的手段,我们不能老为工业化付出,我们要利用工业化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觉得是这样思路的转变。过去我们是前赴后继的牺牲,像王铁人就是付出,现在付出了很大,我们有了这么一个工业化,跟我们养孩子一样,不能老让他啃老,我们得让他给我们做点贡献了,帮助我们解决农民进城的问题,帮助我们环境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得让他发挥作用了,不能光让社会为他付出,得让他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这个是很大的转变,所以就跟小孩子变成成人了,不是我们养他是让他养我们,这个比较通俗,这是第一个问题。

2.2 改革推动: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改革推动,十八大报告跟前面相比在改革上力度是很大的,而且观点是非常鲜明,不是说含糊其辞。最鲜明的观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讲的非常明确,现在讲体制改革中最核心的矛盾挑明了,怎么处理好这个关系。

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把经济增长的过程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区分开来,经济增长的过程是直接创造财富的过程,而经济发展过程是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的过程。这是两个过程。

那么直接创造财富的过程,应该更多地给企业给民众给市场,所以现在大家最反感的是老是说政府与民争地,政府更多地直接参与到GDP的创造过程中去了,结果挤占了老百姓的机会,挤占了企业的机会,挤占了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这些事情老百姓都会干,企业都会干,所以这些东西应该更多地留给企业留给老百姓,政府着力去解决发展的难题。

我为什么有这个体会呢,因为今年8月份去贵州做扶贫调研,去的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中一个调研是基础设施建设,他那儿很糟糕,三不通,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政府就着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到一个村里去问调查,他的路是三个层次,微细循环(国家大建设就是大的交通概念,北京到上海都是大干线,他那里就解决村里的微循环)。从县里的主干线通到一个村,然后大家知道南方的农村居住跟北方不一样,北方是大家都住在一个大村里,南方是分散居住,通村之后再就是通组,通组之后再通到户,一层一层的小网络。然后我们去农户家调查,农户说了两句话让我印象最深,第一句话说政府无论怎么扶贫,修路是政府给我们干的最实惠的事情。第二句话是政府的路一修通,他自己马上买了两辆农用车,他和他儿子一人开一辆跑运输。他很得意地说,政府只要把路修通了,怎么挣钱怎么发财我们自己明白,我们自己懂。

你想想,这个路不修通,农民没法增加收入,就不能跑运输,所以这个就没有经济增长点,经济就增长不起来。但是你把路修通了,下面怎么利用这个路发财致富,他自己会想办法。

所以我认为恰恰是这个,直接创造财富的过程交给市场交给企业交给老百姓,老百姓直接创造财富,不是什么东西都要政府收到手里,然后政府再分给老百姓。你直接让老百姓参与这个过程,给他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空间自然就分享财富了。

这个过程有的时候很不容易,所以政府在破解难题。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消除不掉,我们就遇到很大的瓶颈。城乡的消费已经饱和了,农村的消费接不上,最简单的家用电器,北京市已经超饱和了。

北京市做了一个调查,家里几乎电冰箱基本上100%普及,电视机家里不止一台,电话大家也都知道,一家有几台,包括手机包括座机的,普及得很好了。北京市的家电消费基本上是边缘化了,家电协会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像大中城市的消费第一个是来自以旧换新,旧的我不要了我换一个新的可能增加点消费。第二个年轻人结婚办喜事要置办一套,其它的像过去那些年一下子成千上万家庭很大的大规模的群众消费没有了,但是农村不行。第一个我连自来水都没有怎么用洗衣机,第二个电费那么高,我也用不起洗衣机。所以这种情况下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就成了一个瓶颈,城市饱和了农村跟不上,所以经济增长家电销售就受到很大的影响,经济增长就碰到了瓶颈,这个瓶颈企业很难解决,老百姓很难解决,缩小城乡差别的瓶颈发展的难题就得靠政府来解决。

我去这个县调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那个县平均海拔2000多米,雨水不是很多,但是他又是南方很湿润,非常适合某些蔬菜的生长,因此,我们广东、云南的企业都去考察过,都很想在那里弄一片地种蔬菜,结果就是因为交通各方面不行去不了。后来政府把路修通了,把输电线路铺通了,很多企业就去了。我们看了两家企业,一个是云南的一个是山东的。云南的企业订单很多,加拿大的澳大利亚的日本的台湾的,他现在不敢接订单他没有那么多地,所以他到这些地方收地,把一个村的地全收了,收了之后种蔬菜。交通不通的话,蔬菜是鲜货产品,他运不出去也没法种。第二个蔬菜是很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每一个蔬菜底下放一个滴管,没有电没有水怎么弄这些东西。时时刻刻都计算机控制,分析土壤的湿度,饱和度等等,一看不够了就赶紧施肥什么的,一定要达到保质保量。我们看像毛豆似的,要求很高。蔬菜架子土壤的整治这个是我企业该干的,我可以干,但是大的自来水到田头这个是我不能干的,我不能为了这个东西自己掏钱建一个变电站,自己掏钱弄一个高压线路,这个成本太高了,企业不会干的。但是政府把这个建成之后,企业就进来了,一进来之后马上农业产业化搞起来了,马上出口农业订单农业就搞起来了,农民把土地统一租给他,农民一登记土地入股,农民自己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合作社跟企业集体谈判,租金怎么样,农民的权利怎么保护,我给你打工,农民打工的工资怎么算,他就组织起来了,很好。农民也很高兴,企业也很高兴,农民收入增加非常明显。在企业没进来之前,那个村的农民收入是900多,企业进来了第一年,收入马上增加到2200多块钱,今年如果搞好了人均收入可以达到4000多块钱。所以你看,政府搭了这个台子,把发展的难题破解了,企业老百姓自己就出来了,市场就发挥作用了。农业产业化就发展起来了,因此我觉得改革就是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政府干什么,市场干什么,这个可能很抽象,但是大体上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责任编辑:刘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