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年十大民生热点:收入翻番 异地高考破冰

盘点2012年十大民生热点:收入翻番 异地高考破冰

核心提示: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一幅幅崭新的生活画卷正在中华大地铺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正越来越近。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即将过去的2012年,按照“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我国将拉动经济增长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的财政支出不断加大,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六年超千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保体系全面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提前完成,物价调控收到明显效果……

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一幅幅崭新的生活画卷正在中华大地铺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正越来越近。

1、房价调控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延续去年以来稳中有降的态势,投机性需求得到明显遏制,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大幅度增加,房地产调控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城市有55个。截至10月底,全国54个主要城市的住宅成交量合计为21.3万套,环比下降6.4%,是最近半年来的低点。

专家点评

任兴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在持续调控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本轮调控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施限购城市的投机性需求基本得到抑制;二是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三是市场购房需求逐步趋向理性;四是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始调整发展战略。以上市场变化表明,房地产市场调控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本报记者 邱玥整理)

2、收入翻番广受关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首次提出收入倍增的宏伟蓝图。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已经实现了连续10年的快速增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9.2%,增速远高于未来“翻番”所需的7%的速度。

专家点评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保持经济中速稳定增长的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成果,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居民收入十年倍增的目标。这个提法很有新意,其新意就在于政府把社会经济发展与增长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希望经济的发展能够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成果。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制定民生政策,建立较为公平的机制,是可以实现这一收入倍增目标的。(本报记者 邱玥整理)

3、就业人数连续六年超千万

今年1—10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123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从世界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截至2011年底,全球失业者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96亿人,发达经济体和欧盟国家平均失业率为8.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仍保持稳定,并且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创新高,继2006年后连续第六年新增就业数量超千万人。

专家点评

莫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经济下行没有波及今年的就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毕竟始终在增长,而且保持着7%以上的增速,在世界范围来看仍然是很高的,这意味着我们会持续不断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我国实行了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也更关注就业增长;此外,经过多年努力,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载体,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的新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些制度使就业服务发挥应有作用,稳定了岗位。(本报记者 邱玥整理)

4、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1—10月份,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22万套,基本建成505万套,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初预定的“500万套”任务。为保证保障房建设,国家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发改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达421亿元,其中255亿元用于补助新建廉租住房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66亿元补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专家点评

秦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与去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目标相比,今年的新开工数量有所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减弱了保障房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数量虽然少了,但是实际在建工程量巨大,建设资金的实际投入和500万套的计划竣工量都要高于去年。降低开工数量,意味着在资金投入上可更多用于保质量和配套工程建设,让住房保障对象居住更为方便。尽快建成相当数量的保障性住房,将缓解住房供需矛盾,避免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而影响经济发展。(本报记者 杨君整理)

5、通胀全年保持较低水平

今年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平均同比上涨2.7%。专家预计,尽管12月份因季节因素CPI可能会有小幅反弹,但完成我国今年物价调控将CPI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并不困难。1—11月,我国非食品类价格涨幅平均仅为1.6%,大大低于整体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保障。

专家点评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从今年的物价指数变动趋势来看,中国已进入了一个物价相对平稳、物价涨幅较低的阶段,预计在未来一年中仍将继续保持相对较低的物价。低通胀为明年的经济增长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为进一步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准备了条件。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困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民间投资低位徘徊,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实行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最佳选择,低通胀率将为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本报记者 杨君整理)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