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
其实上海地铁发生事故并非第一次。早在2009年12月底,就发生过地铁相撞的事故,所幸并无人员伤亡。而在今年的前些时候,上海地铁更是事故频发。在今年的7月19号早上的5点20分,连接14号门和15号门之间的固化玻璃,突然出现了爆裂的情况。所幸无人在跟前;紧接着是7月23日惨重的动车追尾事故,大家余悸未消,7月28日晚19时06分,正值晚高峰时期,本应开往航中路方向的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却反常地朝着虹桥火车站方向开出,居然“开错方向”,立刻有乘客通过微博通报这一“离奇”事件,并称地铁方面没有进行广播通知,让乘客“一头雾水”。地铁运营方29日对此作出解释称,系因实施CBTC信号升级的调试中发生信息阻塞故障所致。
2011年8月2日上午, 10号线当天“搁浅”在半路,直到后续列车把它顶送至最近的虹桥路站才疏散乘客。上海地铁运营方曾在微博上“表示歉意”,并在发给媒体的新闻稿上称,已责成信号供应商进一步查清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严防此类故障再次发生。但令人震惊的是,10号线本月27日仍然发生了列车追尾事故。
“7.23”动车事故的余悸未消,一连串事故的阴影犹存,上海地铁其实此时已经为民众所关注,本应万分小心,时时谨慎,但事故还是发生了。这就由不得民众和媒体齐齐把眼光聚焦于上海地铁,故而上海方面的应对能力也必然会受到更多的考验。
但就总体而言,在地铁事故中的应对还算冷静从容,得理得法。首先,事故发生后态度端正,没有像以前那些引发全国质疑的“瞒、拖、堵、封”的做法,而是不瞒、不堵、不拖、不封,强调“网络时代,瞒不住什么东西,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因而上上下下都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迅速及时地反应,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领导及时到达现场看望伤员、地铁微博及时道歉、申通总经理的诚恳道歉,上海各方的积极救援,并迅速组成调查组调查原因,由政府出面承担所有伤者的医疗费用,等等,这种正确的态度使事件的应对在一始就走上了正确的方向,这些积极的措施不仅向公众传递出官方勇敢直面的态度,也使民从加深了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所以迅速及时地消弭掉一些可能产生的谣言和误传,从而使政府的信息发布得不仅迅速,而且相当权威。而对各种媒体的一种开放的态度,也避免了媒体的质疑和诟病,对以后得到媒体和网络的支持赢得了机会。
特别是对于微博的利用,表现出了很好的新媒体应用能力。一方面为自己控制信息制高点、遏制谣言搭建了一个最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全面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上海地铁的官方微博不仅全程报道了事故发生的消息,而且还贴出了道歉帖。这被网民公认为是近期公共安全事故中反应最快态度也最诚恳的一次。虽然道歉帖几度删除,但终究还是立场鲜明,态度诚恳地道歉了,得到了民众的首肯和理解,缓解了公众自甬温线动车事故以来对于铁路安全的焦虑情绪,也为以后全面平息事件赢得了机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