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4)

霸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4)

四、“权力贴现率”的变迁与第二轮美元贬值

经过70年代的美元贬值,美国的危机得以转嫁。此后,欧洲的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劳工运动也风起云涌。而此时日本的经济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70年代与80年代早期,日本是世界上工业生产力增长最快的国家。如表3所示,70年代至80代中期,几个欧洲大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日本的一半,甚至连一半都达不到。而此时的美国,经济遭遇滞涨,经济增长远逊于日本,通货膨胀率呈现两位数。80年代,里根执政初期,中西部主要州的失业率高达10%-13%。因此,相比而言,日本的经济发展格外引人注目。日本不仅经济发展快,通货膨胀率也不高,失业率也维持在2%以下。日本强劲的增长态势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剧烈的冲击。

20世纪70年代,日本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超过了美国对日本的出口;进入80年代后,美国的劣势更加明显。1980年,美国生产的工业品中有26%用于出口;美国消费的工业品中,进口份额占20%;工业品的贸易顺差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但五年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的出口竞争力明显恶化。美国工业品中的出口份额下降至18%,而其消费的工业品份额上升至32%,贸易逆差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4%。至80年代中期,日本对美出口额是美国对日出口额的两倍,这一时期,美国每年的对日贸易赤字约为500亿美元。日本经济的发展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强烈的冲击。

当日本开始主导国际民用电子产品市场时,很多美国企业的敌对情绪在显著上升。当时很多观察家认为,日本正在挑战美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他们指出:在很多领域,日本从美国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如果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在未来20年内,日本制造业的总产出将超过美国。就彩电行业来看,从1975年开始,在短短的18个月间,美国市场的日本彩色电视接收器所占份额就从15%迅速上升到40%。1955年,美国还有27家工厂生产电视机,但到了80年代,就仅剩下一家了。日本不仅在低端电子领域有着良好的业绩,而且开始冲击美国在高端电子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

以往,美国在高端电子产品领域遥遥领先。在微电子领域,美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与大量的突破性进展,美国在晶体管、半导体以及计算机领域优势相当明显。而在美国一直遥遥领先的计算机行业,日本也对其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一些观察家注意到,美国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导地位在不断受到侵蚀。在日本崛起时期,美国微电子产品占据的世界市场份额迅速下跌到40%;在集成电路领域,日本所占的世界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至75%。日本的扩张使得美国相关部门,包括这些部门的工人与企业家产生了不满情绪,他们开始意识到日本经济实力的扩张对美国造成的损害。当时,美国电子工业工会与制造业主曾向政府请愿,要求美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美国的电子产业。美国民众对日本的抗议活动还一度引发种族暴力冲突。1982年,两名底特律工人将一名美籍华人误认为日本人,他们用棒球棍殴打这名“日本人”,致其死亡。审判结果出人意料,对凶手的处罚相当宽松,两名被告被判缓刑三年并处以为数不多的罚款。

日本经济的增长不仅冲击了美国的国内产业,其产生的国际影响也冲击着美国的霸权地位。崛起的日本已经不满足于扮演跟在美国身后亦步亦趋的“小伙伴”角色,而是开始试图减弱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附。尽管日本人口相对稀少,土地面积也相对狭小,难以与美国相提并论,但二战后的技术进步缓解了原料不足对日本经济的制约。外汇储备的增长可以视为日本逐渐积累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外汇储备的日益增多,日本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拓展投资、信贷以及对外援助。从1964年的日内瓦贸易与发展会议开始,日本就展开了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援助。随着日本的崛起,日本对外援助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此时的日本,已经显示出要与美国分享领导权的动机,包括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导权。

日本的崛起给美国带来了国内外的经济威胁。在美国国内,来自日本的大量进口产品损害了美国的相关产业部门,降低了美国的就业率;在国际领域,日本在贸易、投资、金融和对外援助等领域的扩展,也严重消释了美国的经济霸权。因此,即使日本的威胁和苏联有着相当大的不同,但由于日本的经济挑战严重冲击了美国的国内产业与国际影响力,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此颇为担忧和不满。

一项调查显示,有86%的美国民众情愿牺牲美国的经济增长,也不愿意日本经济获得更快的增长。这项问卷还发现,美国人相信日本会在将来成为世界经济的头号强国。当时,随着来自苏联的威胁减弱,美国对来自日本的威胁的感知日益强烈。根据1991年的一份报告,当被问及哪些问题损害了美国关键的国家利益时,无论是美国的民众还是领导人,都认为日本对美国经济上的挑战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损害已经超过了苏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其中,60%的美国民众和63%的美国领导人认为,日本对美国经济上的挑战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了威胁,而只有33%的美国民众和20%的美国领导人认为苏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危及了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美国的国会议员、商界领袖以及其他访日人员的逐渐增多,他们的共识也在不断增强。这些人意识到:美国与日本的较量至关重要,但是美国却开始落后了。美国众议院的一份报告指出:“我们相信,日本工业化的成就以及现有的经济目标对美国造成的冲击,会跟当时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给美国带来的冲击一样严重。”

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日本的崛起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尽管这个威胁与来自苏联的威胁有所不同。美国开始重新评估国内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启用新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国家的军事能力。日本对美国的技术冲击被纳入了国防部的考虑范围。8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半导体的24个技术门类中,日本在12个门类中处于领先地位,而美国仅在4个门类中领先,在其余8个门类中,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水平旗鼓相当。

我们看到,经济相对实力的变化使得美国的“权力贴现率”开始改变。越来越多的美国政府官员和民众相信日本终将取代美国的经济地位。“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还对欧洲和不发达国家实施一些国际贸易的特殊优惠条款。但是,到了此时,美国开始按照自身利益修改国际贸易规则。”尤其是“到了七八十年代,轮到美国开始担心海外势力,尤其是日本所获得的过多收益了”。马斯坦杜诺(Michael Mastanduno)的研究也发现:由于日本的崛起,美国开始关注美日技术合作中的收益不均等问题,美国对日本的技术政策开始调整,控制范围涉及飞机、卫星等领域。当时美国不少研究警告说,美国需要重新考虑对日本的高科技政策,因为不仅美国和苏联的冲突关系到国家安全,日本的技术领先同样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需要当心以后日本取代美国的霸权。

当美国的“权力贴现率”再度提高时,当美国更加关注眼前收益而不是长远收益时,美元币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1985-1995年间,美元进行了第二轮贬值。在这期间,美元针对世界其他主要国家货币贬值了34%,而这轮贬值的起点就是广场协议。1985年,五国集团代表在纽约的广场饭店签署了广场协议。此后,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到了1987年,美元对日元贬值了42%,日本持有的美元储备和债券遭遇贬值。美国再次通过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享有的特殊地位,从其他国家获得铸币税,化解了债务负担,扭转了贸易颓势,同时转嫁了危机。到90年代初期,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再次恢复到接近零的水平。可见,美元的第二轮贬值与第一轮贬值重复的是同样的故事。遭遇霸权危机的美国,从上升时期的良性的、开放的霸权转变为更具掠夺性的、恶性的霸权。

由于日本比欧洲更为脆弱——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因此,当谈到 “贸易国家”的成功故事时,也要看到其脆弱的一面。尽管日本在广场协议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但是其调整余地却有限。日本受制于狭小的国内市场,在经济上仍难以摆脱对外部的高度依赖。因此,日本的外汇储备长期居世界首位,直至2006年才被中国超过。而这种高度依赖,使日本在遭遇新一轮的美元贬值时,还要再次承受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样的危机转嫁负担。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