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2)

核心提示:未来十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十年。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居民储蓄约增加了1619倍,同期GDP增长了178倍。中国经济有结构性缺陷,即金融市场不发达。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能跟上,富余的资金不仅不能帮助实体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四,中国周边局势:没有最险,只有更险。2011年年底,北朝鲜发生了权力更迭 。我们惊奇地发现,过去的几十年间,世事变幻,敌友易手,唯有三八线两边对峙的集团依然故我,从未改变,一侧是朝鲜、俄罗斯和中国,另一侧是美日韩,为什么?地缘政治使然。身处东西方对峙前沿的弹丸之地,因一位28岁年轻人继承大统,牵动了世界上所有超级大国的神经。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也突然发现自己在原先擅长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游戏中,已经从光脚的变成了穿鞋的,必须如履薄冰,投鼠忌器,不希望任何的突发事件,破坏崛起的进程。可以预料,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并迅速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没有最险,只有更险。

第五,中国经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30年习惯了10%左右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到了2012年,突然发现增长成为了一个问题。2012年总理两会的报告,讲了7.5%的增长目标,全世界反应非常强烈,大家觉得好像中国第一次放弃了保8的目标,震动还是很大的。中国的确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轻易动用货币政策,会带来通胀,而推动大规模刺激计划,会延缓转型的进程。保增长,防通胀,促转型,三大政策目标,相互交错,相互矛盾,同时进行。有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片《太行山上》,里面有一段著名的台词是阎锡山说的,他说你看我有多难,我要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哪个都不好惹。今天的中国经济,也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个增长,一个通胀,一个转型,而且改革进入深水区,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二)历史坐标系上今天的中国。

2010年底,我国人均GDP超过了4300美元,跨入了中等收入门槛。历史上很多国家在达到人均GDP3000—4000美元之后,往往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最有名的例子是阿根廷。一百年前的今天,阿根廷人均GDP达到了4000美元,随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不幸地经历了经济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社会乱象,这是著名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大问题。一百年后的今天,阿根廷仍未能跨出这一陷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还有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很多,各国国情也不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一国人均GDP突破三四千美元之后,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难度加大,可能会遇到一个瓶颈期。而经济转型往往是需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人们社会期望值的增加不会就此止步。由此形成共振,导致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只需要观察一个产品,iPhone,就不难看到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窘迫。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热烈追捧最新款式的iPhone,不仅国内市场一抢而空,很多人甚至不远万里跑到纽约去抢购。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生产iPhone的富士康屈就于苹果全球产业链的末端,iPhone在国际市场售价为360美元,而富士康分得的加工费不到7美元。从富士康前些年的“13连跳”,到近年时常出现的工人骚乱,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中国产业得利润率太低,在全球产业链中缺乏谈判力。

(三)成长的烦恼。中国突然跻身于全球俱乐部中,可能自身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出来了,形象地说,就是我们成长的烦恼。100年前,有一个国家跟今天的中国一模一样,那就是美国。美国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于是欧洲人不远千里跑到美国去扼制。那时候围堵美国的急先锋,一个是英国,一个是德国。尤其是英国,与美国同祖同宗,去扼制美国,遏制不住,还要去投资,分享成功。过两天又要遏制,这样持续了50年,直到美国完全超过英国,两国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可以预见,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在未来二三十年,将是这么一个锯齿般的关系,既不会天天是蜜月期,也不会降到冰点。因此,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成长,保持发展,保持稳定,推进改革。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