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必须首先反对特权

反腐倡廉必须首先反对特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什么是特权?顾名思义,就是法律、制度之外的特殊权利,是一般人不能享有的权利。特权的存在,无疑与公平、正义的要求相对立,因此招致绝大多数人的反对。特权思想与特权现象侵蚀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事业,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

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摆脱特权思想,就有可能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一些党员干部滋生特权思想,正是其走向腐败的起点。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来说,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危害尤甚。首先,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人民群众不仅从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来认识一个政党,更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来判断党的性质,进而决定对这个政党的认同与否。其次,会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当一个政党凌驾于人民之上享有种种特权,就会形成特权阶层,就会与群众相隔阂。民众视党为陌路人,党将不再是“我们党”,而是远离“我们”的“他们”。再次,会严重影响社会风气。由于执政党的特殊地位,党风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特权、特殊化之风盛行,就会从党内蔓延至社会各个领域,腐蚀和败坏着整个社会风气,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今天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也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在这样的情势下,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上的担子更为繁重,责任更为重大。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复杂而严峻,“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从这个角度而言,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永葆生机活力的重大命题。

强化制度建设,是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根本。反对特权思想、克服特权现象,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约束。相比较而言,制度更具有稳定性、长期性、规范性的特点。要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规范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使,使其不能也不敢突破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特权现象。加强制度建设,既要继承发展以往成功的经验,又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作法,还要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勇于创新。

切实加强监督,是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保证。如果说特权思想是内隐于心,外人难以察知,那么特权现象则是彰显于外,有迹可循。广泛的监督可以让特权现象无处遁形。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特权现象无从发生。这些监督包括执政党党内监督、参政党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监督方式的新变化。 “表哥”、“房叔”等官员的暴露,都凸显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犀利。而这种种监督,归根到底是民主监督。这也正是当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先生在著名的“窑洞对话”中所说的,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关键。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指向的是掌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掌握公共权力,才可能产生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无“权”,也就无所谓“特权”。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身体力行,带头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他说,克服特殊化,只要高级干部带头,这个事情就好办了,“如果我们高级干部首先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就能理直气壮地去解决全国在其他方面存在的这类问题”。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

加强思想教育,是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基础。古今中外,无论是封建时代的官员,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但凡稍有政治头脑的,都在特权这个问题上很警觉的。共产党人应该更有警惕特权的思想觉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时常警醒自己,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种思想教育,要把培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久、务求实效。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