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杨禹: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前瞻“两会”热点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第一时评两会特别节目,进入到3月以来,全国各地5000多位代表委员来到北京,参加2013年全国两会。这次的两会意义十分特殊和重大,它是“十八大”之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同时这次两会也是换届会议。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们会带着怎样的议题进入这场盛会?而百姓们又会有着怎样的期盼?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和大家一起前瞻两会,您好杨禹。

杨禹:你好。

主持人:我们关注到您的工作简历,与两会还颇有渊源,作为新闻工作者,您参与两会的报道大概多少年?

杨禹:今年是第17年了。第一次采访两会是在1997年,前面有大概7、8年时间都是上会记者,每年两会是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当时我在国家发改委报社工作,在后方指挥记者,有些场合自己也会去。最近四五年时间,每年两会都是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评论员参与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工作。

主持人:您非常有发言权了,相比过去的两会,,您认为今年两会的独特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禹:它最大的不同点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之后召开的一次两会,其实从去年秋天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经过几个月,我们又迎来全国两会,不妨把“十八大”到两会看作一个完整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什么?首先由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提出未来这些年党和国家战略的部署,再经过这次两会,其实是把党,特别是执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的程序把它转化为国家意志,我想这是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同时这次两会顺利开完,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变更,再到我们进入新时期所面对新的任务提出和部署,整个这些加起来才算完成了全过程,这是即将迎来的今年两会最大的特点。从外部环境来说,也有跟以往不同的地方。比如这次两会,我总结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微博时代召开的换届两会。上次换届两会2008年,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微博为何物。微博带来的是一种沟通渠道、沟通平台、沟通手段的丰富和变化,使得今天中国面对舆论场上的力量也发生了变化。今天是微博的时代,有几亿人上微博,同时传统媒体也在发挥作用,在这样的舆论场关注之下,开的又是换届两会,这是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主持人:你提到“十八大”跟今年两会之间的联系,我还记得去年“十八大”提出党的现阶段任务是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五年非常关键,今年两会将产生的新一届领导人受到了国内国外高度的关注您怎样看待今年的高层变动?

杨禹:从去年“十八大”到今年两会,会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换届,是有很大变化的。它首先意味着我们刚刚经历的“十八大”和即将经历的这次两会,是站在特殊的历史时点上,党和国家核心的领导集体,要完成一个正常的新老交替,实际上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并不仅仅是人事变动,这个过程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大家一起来回顾过去五年甚至是过去十年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干了什么,我们一起在谋求一些共识,今天中国社会面对什么样的任务,这个任务既是国家的任务,也是执政党的任务,也具体到每一个党员的任务,更是具体为每一个普通老百姓所关心的事情。这次两会上针对这些任务,针对未来一年,也针对未来五年,甚至中长期任务做出一些部署。我想眼前,我们所看到的高层人事变动,只是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点当中的那么一页。人事变动,大家特别关心,无论从执政党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八千万党员,还有13亿中国老百姓大家都非常关注未来这段路,谁领着我们走,大家关注度一定是非常高的。另外,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关注度也很高,今天中国不是五年前,十年前的中国了,过去五年里面我们经济总量变成了世界第二,中国在世界当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重要作用。中国执政党的领导人和中国国家的领导人,甚至包括中央政府领导人的变更,也是国际级的大事件,各国也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将会走出什么样的状态,这不仅跟中国13亿人相关,跟全球几十亿命运更息息相关。

主持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构共经历了6次较大调整:82年的改革致力于干部年轻化;88年致力于政府职能转变;93年强调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98年是消除政企不分;2003年改革的目标锁定公正透明、廉洁高效;2008年的思路是突出公共服务,推进“大部制”改革。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新一届领导人的上任往往是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启动的时间窗口。您预测今年两会将产生的新一届领导上任,将会带来怎样的行政机构改革?

杨禹: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也是这次两会重要内容。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机构改革提交人大审议。通过这次两会,特别是这次全国人大形成的新一届中央政府某些部门会发生一些变化,大家有的称为更进一步实行大部制,有的人称为中央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往前迈一大步,我想这一步会延续,过去平均是每隔五年进行这样的机构改革和调整,每次改革动作不一样,现在回头来看侧重的方向也不尽相同。过去一二十年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总的方向一直沿着往前走的方向,眼前的时点最大特征体现为更准确让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贴近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职能。

老百姓关心的是国务院这次合并几个部门,总的部门数减少几个,这只是最后的表面的指标。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倒不是说多几个部门,少几个部门,更不是说一个部门里面多几个公务员,还是少多少公务员问题。我们关注的核心是我们政府部门通过这次改革在非常丰富的职能体系当中,怎么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都能够完善自己的职能。二中全会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说的非常准确,进一步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等等,把职能转变放在机构改革首要位置,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告诉我们一个机构改革的步子迈出去的是否成功,取决于我们是否更准确的让政府部门发挥职能。过去社会上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有过那个阶段的看法,我们一度认为政府部门是越少越好,这个话要辩证来看,如果说过去我们职能转变没有到位,比如说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中央政府组成部门偏多,一二十年改革进程就是让它逐渐减少的过程,但是减少并不是我们唯一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职能更加准确。我想今后的中心任务不再是简单减少它,有的时候一个事情该由几个政府部门管,按照客观规律,你就得让几个部门管。过去经常是九龙治水,一个水九个部门来管,管的部门太多,职责不太好划分,就像三个和尚抬水吃没有水吃了,那我们逐渐减少他,比如说一件事情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或者社会管理,需要多少部门就多少部门,需要多少人就多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做减法的过程。我注意到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谈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说过去十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有一些没有做到位的地方,有一些不该管的事情,我们政府部门还在管,但是有一些应该加强的职能,原来没管今后要管的事情,这个职能没有得到加强。这次的两会,大家关心机构改革,但大家最应该关心的是我们在一些关键性的政府服务的问题上,能不能看到政府部门更加清晰的职责划分。通过改革一件事情,让公共服务和管理部门职责清晰,非常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彼此之间知道自己该管什么,不要出现交叉和空白,这是机构改革的目的。今年改革不是终点,不是所有关于机构改革的目标在今年都完成,如果你期待太高,会有一点点不满足。机构改革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隔几年把眼前的任务更明确了,再往前迈一步,循序渐进的过程将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