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栋:2013积极财政政策难点透析

孙玉栋:2013积极财政政策难点透析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保增长”和“调结构”并行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带来了内生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和我国审时度势的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有直接的关系。表现较为突出的是,1998年和2008年在应对国外经济危机时我国采取的两轮积极财政政策。这其中,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进行了淡出和转型,稳健财政政策的实行使得一系列财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2008年的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推出的,以四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为载体,从而在整个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客观的说,2008年的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是以投资为主要手段,其主要的目的是保证经济增长,同时在货币政策方面也实行了适度宽松的导向,结果在200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中,我们面临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困境。

2012年的前三个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里有国际经济整体形势不佳的影响因素,也和我们自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有关。一般情况下,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常会有两个重要的关系或者叫目标需要很好地解决。那就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调整经济发展的结构,简言之即“保增长”和“调结构”。从以往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增长目标压力不大的情况下,结构调整往往就会有序的推动;而一旦经济增长成为了主要的目标,结构调整通常就要退居其后。所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经济虽然增长了,但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矛盾反倒可能更多。这就需要我们在下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好的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做好收支两方面工作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为此作出了明年的政策安排。会议提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有别于2008年的政策安排。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货币政策会以相对保守的姿态进行配合,这样则会有效的防止出现“双松”政策带来的通胀的压力。回到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理论上看,其政策手段无外乎是减税和增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地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我们可以解读为贯彻积极财政政策所要做的就是围绕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做好收支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收入方面,进一步扩大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如果单从税收收入的总量来看,我国的税收收入连年都是在增长的,到2011年税收收入已经接近了9万亿,而且也和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周期没有很明显的直接吻合关系。

事实上,我国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是体现了有增有减的税收政策导向的。具体而言,在促投资方面,实行了诸如增值税转型、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个体户费用扣除标准并降低税率、促进区域发展和中小企业的相关措施和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等措施;在促消费和就业方面实行了诸如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储蓄利息免征所得税、车购税和契税调整、土地增值税免税、普通住宅销售营业税政策调整、再就业人员减免税、安置残疾人加计扣除和福利企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措施,这些都是减税的措施,也就是所说的税收上的“减法”。在调整结构方则采取了诸如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提高、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取消专属于外资企业、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取消部分农药产品等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调整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提高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及其附加值较高的货物增值税退税率、增值税扩围和资源税改革等措施,这些则是所说的税收上的“加法”。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