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郭美美”会红?揭秘背后的舆情传播规律
首页> 案例> 正文

为什么“郭美美”会红?揭秘背后的舆情传播规律

核心提示:网络舆情虽然有很强的突发性,但也不是偶然的,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而言,都是由一些热点或是焦点成为网上议论的议题,而后不断扩散、放大,演变为舆情事件的。

为什么“郭美美”会红?揭秘背后的舆情传播规律

一、网络舆论形成的特点

网络舆情虽然有很强的突发性,但也不是偶然的,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而言,都是由一些热点或是焦点成为网上议论的议题,而后不断扩散、放大,演变为舆情事件的。

为什么一部分焦点或是热点议题能发展成为舆情而另一部分却不会?什么样的焦点或热点最容易引发成为舆论事件?一般而言,如果网络上的议题本身能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那么这种议题就有成为网上舆情事件的可能。

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的研究,从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的245个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中,网络舆情涉及领域分布来看,民生诉求、涉法涉警、贪污渎职成为网络舆情事件最常发生的领域,其占比分别是18. 4%、17.  1%、15. 9%,三大领域舆情事件共占比51. 4%。同时,科教文卫领域也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多发领域,占比15.1%,武大校长腐败案、教育部44个汉字整形事件、校园暴力案等都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可见民众最关注的是自身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其实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正是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把这些问题又细化成了八个最容易触发社会公众“最紧绷的那根神经”,引发网络舆论事件的方面,也就是引发网络事件的“八个点”:

一是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贪污腐败、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等行为一旦曝光,就会马上成为全国的社会热点。

二是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公、检、法系统、城管队伍。这类事件主要涉及公检法、城管等政府部门,网上聚焦日益紧张的警民关系和不断发生的地方极端社会事件,可以看出社会民众的某种不满。

三是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这类事件涉及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央企,如“北京站售票”事件、“央视大火”事件、动车脱轨事件,郭美美与红商会事件等话题。

四是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这类事件涉及房价过高、费改税政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医疗体制改革、食品安全等。

五是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公众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初次分配不合理问题的不适感不断增强,不满情绪日益积累。

六是涉及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一旦发生危及国家利益和民族自豪感的事件,网民会应激性地作出反映。

七是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如挪威枪击案、利比亚战事等。

八是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如李娜夺冠、姚明退役、锋芝离婚等。

这八方面问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世界中公众对于贪腐、贫富差距、公权力运行、民生等问题日趋敏感。这些负面情绪日益积累,极容易经由很小的一个事件引发网民的情感共振,形成网络舆论事件。

所以,地方政府在舆情监测时发现有这八类问题时,解决和处理时就应当格外小心一些。因为这些问题最容易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极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高潮,使政府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如果能在舆论形成前期就使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的话,就可以有效地叛减少舆论事件发生的机率。

还有一种舆论危机的发生源于很小的细节,如果及时回应和解决应当是很容易就能平息舆论的。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回应,使公众产生进一步的质疑、猜测甚至责难,从而引发新一轮的舆论热潮。如“郭美美事件”中一开始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炫富,不过是一个招惹口水的小动作,但是由于其“红十字商会经理”的身份,却引发了公众的普遍质疑和批评,而红十字会却回应没有“这个机构”,引发更多的质疑和责难。还有“周老虎事件”、石首事件等都是这样。

如果舆论热点当事方未能正确应对,或是言行失范、举止失当,也能迅速将热点演变成公共舆论事件,甚至影响更大更广,如“动车脱轨事件”、“杭州飙车事件”、“邓玉娇事件”、石首事件等。最典型的是湖北石首市骚乱,警方对于青年厨师涂远高的非正常死亡未能给出令家属和公众信服的答案,在新闻发布会上语焉不详,这样的暧昧态度激怒了网民,从而引爆网络,最后舆情扩大到骚乱这样的群体性事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