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郭美美”会红?揭秘背后的舆情传播规律(2)
首页> 案例> 正文

为什么“郭美美”会红?揭秘背后的舆情传播规律(2)

核心提示:网络舆情虽然有很强的突发性,但也不是偶然的,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而言,都是由一些热点或是焦点成为网上议论的议题,而后不断扩散、放大,演变为舆情事件的。

还有一种网络舆论的演变渠道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加入为热点事件推波助澜,使热点演变成公共舆论事件,如罗彩霞事件、“开胸验肺事件”、女检察长豪车事件。

而网络舆情的生成,也有几种方式。一种是社会公共事件发生后,激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网络上形成强大的舆论讨论氛围,对事件进行描述、议论、揣测、分析和解构等。如四川汶川地震、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浙江杭州“飙车案”、湖北巴东“邓玉娇案”,湖北石首骚乱,高考状元造假事件等;一种是针对国家和民族利益及国际关系的讨论,如南海问题、中国船员东南亚被杀案等;另一种是政府提出的具有争议性的政策进行讨论,如上海市“户籍新政”、陕西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还有一种是由地方政府官员的不当言行引起的,如河南郑州市副局长“替谁说话”事件,河南灵宝市“王帅案”以及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最后一种是由网络曝料曝出的热点、触发公众敏感神经引发事件。如“郭美美炫富事件”、“私奔事件”、“艾滋女事件”等。

二、当前网络舆论传播的规律

一是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个网民上传稿件和拍摄的照片,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只是半秒钟的时间;一个网上稿件被另一家网站用抓取软件抓走并上网的时间是53秒;一个重大事件从发生到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的时间不到1个小时。网民散处世界各地,一旦把自己看到的事件、拍到的图片传到网上,或在论坛、博客、QQ群上转发,他就成为一个传播者了,舆情信息实现了无省界、无国界传播,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话题。所以,封、堵、删这些办法已经过时了,没有用了。如果再用这些办法只会激化矛盾,徒增笑话。

二 是越来越多的重大舆论事件由网络生发、演变并形成公共舆论事件,网络正在成为热点事件的重要源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 诸如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局长色情日记等,都由网络将贪官们拉下了马。而这一个个“成功案例”,一方面使网民们更加信奉“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从而让更多的网民选择了“网上曝料”的方式来寻求事情的最终解决,因此使众多事件首先在网络上曝光。另一方面,网络时效性更强。网络传播广,速度快,且有贴吧、博客、微博客、QQ群等多种病毒式传播方式,方便简单,又具备很好的隐匿性,每一个网民只要坐在电脑前都可以轻松地发言,说出自己想说的一切,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全由内心,所以更多的人喜欢在在网络上讨论所有热点的问题,从而使网络的声音极为强大,也促使更多的人愿意在网络上曝光,使网络成为信息和舆论的源头。所以,地方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监测一定不能松懈。这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及时掌握本地舆情,在舆情生发之初就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断可能扩大的途径,把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

三是传统媒体强势介入网络信息的传播。当前网络舆论的传播与以前的传播又有了明显的不同,以前网络媒体传播仅限于网络,而目前传统媒体与网络信息的互动愈加密切频繁。网络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传统的媒体转播,从而使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更加提升,也使网络舆论形成的舆论力更加强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同类信息进行连续性、重复性传播,会产生可怕的共鸣和累积效果,其影响就像滚雪球一般的立体放大。

四是网络舆情有真实也有谎言。事实上,网上言论并不是现实世界网民声音的组合。一方面,一些专业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网络“水军”、“五毛党”反复不断地以不同的“马甲”发表相似看法,导致网上关注的热点看似大众共同关心的,但实质上只是个别人在操控。另一方面,一些论坛“斑竹”为了炒作某一事件,将该贴置顶,或将希望听到的言论填满首页,形成舆论事件。如,“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窜红网络、“凤姐”因征婚雷人语言成为网络红人。这就导致网络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需要我们仔细鉴别。

五是网络上仇官、仇腐、仇富情绪严重。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距增大,各种矛盾凸显,人们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仇富、仇官、仇腐的心态膨胀,网络舆情呈现出“逢富必贬”、“逢官必批”、“逢腐必究”“一边倒”的状况。两个平民之间发生冲突,有钱的一方成为批斗对象;百姓与官员发生冲突,官员成为批斗对象;官员腐败现象披露后,往往被网民揪住不放,“谁提拔的?”、“纪委要彻查!”之类的呼声高涨。网络舆论似乎不论对错,只看立场, “仇官”、“仇富”、“仇公”、“仇权威”、“仇精英”的情绪很严重,这使得网络舆论也带上了明显的“立场”特征,而并非事情的真相。这也是需要我们在应对时要特别注意,要厘清真相,分清真伪,有自己独立清晰的判断,不被舆论牵着鼻子走。

链接:第六节  警惕雷官雷语“雷倒天下”“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