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脸谱小按钮:别暴露了你的隐私(2)

摘要:在浏览社交网站吗?有没有遇到网页自动向你推荐一些看着眼熟的商品,似乎最近刚买过?注意了,你的个人隐私很可能已经泄露给了社交网站。

有些喜好比其他更加明显。研究人员95%的时候可以正确区分志愿者自我认同为黑人还是白人。在猜测男性志愿者是否为同性恋时,这一成功几率仍旧高达88%;区分志愿者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时,也高达85%。

这意味着一个永远扩大的数据池正被这些人所利用着:营销人员、公司经理以及任何对用户生活感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隐私设置不在乎的用户。

除此之外,脸谱网站上的各种游戏和应用程序也是一大隐私泄露源。无论脸谱用户何时打开运行,这些应用程序都将获得用户的公开信息,例如名字、性别和个人照片,还有朋友列表,即便你没有将这个朋友列表公开。如果还给予应用程序一定的权限,它能穿透更深,甚至看到你朋友与你分享的信息,除非他们在自己的隐私设置里设置了不允许通过应用程序分享。

虽然脸谱上有隐私控制的设置,但调查发现,只有37%的脸谱用户称自己通过该项设置限定有多少信息通过应用程序查看。

“刷脸”技术:突破隐私最后一道防线

当用户的各个细节被脸谱掌握的同时,一项新的技术——标签建议(Tag Suggestions)让用户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被脸谱“刷过脸”,用户再无隐私可言。这项技术也饱受隐私批评人士的诟病。

首先,关于技术本身。这项技术通过侦测照片中的人脸,基于一些像眼睛形状,眼睛、耳朵和鼻子之间的距离等特征,为每一张脸计算特别的数字标志,试图将脸与某个具体的用户联系起来。标签建议用这种技术搜索用户上传的朋友照片,如果找到一个,它会建议用户“标上”朋友的名字。

当用户向脸谱网页上传一张新照片时,标签建议将会根据之前被标记的照片进行自动扫描,提示用户新上传的照片中所要标记的人物姓名。

批评人士认为,一个公司现在控制了如此多的生物统计学数据是不应该的。目前脸谱已经拥有超过600亿张照片,且每天以2.5亿张的速度增加。在脸谱收购Instagram后,意味着将增加更多的照片到这个数据库中。

(图片:脸谱收购的照片服务商Instagram)

2011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者做的一个实验显示,用户使用一些尚未商用的面部识别软件或许远没有脸谱的这么有效,但依然能够将用户脸谱账户中的照片与婚恋网站上的相匹配。

其次是脸谱的做法。2011年,标签建议推出的时候,被设置为默认激活,且脸谱并未告知用户。这就不得不使人担心,该功能是否会被不当利用。尽管脸谱公司之后就此向用户道歉,但人们不由质疑:脸谱还有多少这样的默认激活应用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