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升级版”关键在转型(2)

中国经济“升级版”关键在转型(2)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也强调,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化解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使发展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面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早转早主动,能够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晚转则被动,付出的代价大,影响发展全局。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并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回顾过去5年,我国经济结构在调整中提高,经济质量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必须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如果不尽快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即使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也难以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重在加快形成“五个更多”。一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特别是潜在消费需求大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我们必须尽快改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增长格局,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持续扩大、民生不断改善的基础之上。二是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严重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大了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也制约着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三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经济发展由于过度依赖要素数量投入,各项要素的技术含量不高,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贡献有限。这种状况已难以适应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的新趋势。必须改变靠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的发展方式,促进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推动,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核心的新的增长动力。四是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强化资源节约,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力争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更可持续地发展。五是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要加快消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公平配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