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2)

“治大国如烹小鲜”(2)

摘要:治理国家是非常复杂的大事,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孰重孰轻,国家意志与民众诉求何急何缓,不同阶层的利益怎样平衡兼顾,千头万绪都要处理得当,合情合理,这需要智慧、理性、耐心、细致,不能有一丝马虎。

 “烹小鲜”,要拿捏分寸,掌握火候,火太大,易糊锅,火太小,烧不透,何时文火,何时大火,都极有讲究。“治大国”也是如此,方针政策的出台也要掌握好火候,凡事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因为政策落后固然会带来被动,政策超前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武侯祠有幅名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思是说,治国理政,一定要审时度势,相机而为,不拘泥守旧,也不冒险急进,除了有好的动机外,还要把握好分寸与度,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当前,群众最关心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改革,有些条件已经很成熟,就要不失时机地出台改革政策,滞后了就会失去民心;有些则因为时机不成熟,如果勉强出台会做成夹生饭,那就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治国之策,贵在顺势而为,恰到好处,合于“火候”的政策,不仅能争取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把震动和副作用降到最低,而且能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效。

“烹小鲜”,少不了油盐酱醋等作料,什么时候放,放多少,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有一定之规。“治大国”亦是同样,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治大国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的日常运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执政党的建设管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但因为资金、精力、人手、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平均使用资源,不可能同时把所有工作都抓起来,把所有问题都在第一时间解决,让所有的人都十分满意,而应该先抓主要矛盾,抓事关全局的大事,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先雪里送炭,后锦上添花,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先过“紧日子”。坚持这样的治国理念,才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支持,寻求到“最大公约数”,进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扩展阅读:

 

领导者应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觉

要用大智慧治大国

凝聚改革共识要找最大公约数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