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沉睡的资本”

激活“沉睡的资本”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吉林省农村金融满足率不到40%,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利率平均在12%,民间借贷的利率达到20%以上。农民手中有土地,却不能像城里人那样引来资本;农民贷不到款,就意味着缺少创业资金,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这座“冰山”如何消融?

我省创造性地推出“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融资模式,不但激活了农民“沉睡的资本”,更由于模式新、手续简便、利率优惠、风险可控,被称为“吉林模式”。根据初步测算,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推广后每年可为全省农民初步增加信贷投放200亿元,带来约75亿元的收入,农民户均年增收近2000元。如今,这一融资模式正在全省60个县(市、区)加快推广,年内放款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

土地资源“变身”资本的个体样本

“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但是我把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梨树县物权融资公司,由物权公司为我在农信社的贷款提供保证。农信社按11.5亩土地3年未来收益计算,最后给我贷款2.8万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确实好。”在东丰县拉拉河镇增福村农民茹凤有与记者交谈时,既兴奋又激动。

对于茹凤有来说,以前贷款真是难,手续繁杂,一办就得十天半个月;利率高,还得几家联保,迫不得已的时候只能借高利贷。现在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就能贷款,还能送贷下乡、办贷到户,而且利率不高,3年期的年利率仅为7.995%,真是既便捷又高效。“11.5亩地未来的收益权虽然流转给了平台公司,但这3年期间,土地还是我经营,获得的一切收益还是我的。只要我按时还银行钱就行了。”茹凤有高兴地说。

在梨树县蔡家镇蔡家村村民张立臣家中,记者发现了一本绿皮小册子,里面包含了19幅图解漫画和48个常见问答。梨树县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日驰表示,这本册子是省金融办专为农民编写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操作指南,通过漫画的形式让农民一目了然。

面对记者,办理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张立臣说:“为切实保护我们的权益,这册子里说我们最多只能将自己手中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用于保证贷款,留下三分之一作为口粮田,万一还不上贷款,也不会因此失去基本生活保障。而且土地在流转期间,政府下发的种粮补贴等仍属于我们。”

责任编辑:马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