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经济学”的起因与由来

“李克强经济学”的起因与由来

“李克强经济学”先由《南方周末》一篇文章提出(2013.3.21)。文章的主题清晰而明确:“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李克强经济学的基调,那就是,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的轨道。”

“李克强经济学”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显学研究,这毋庸置疑。“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的轨道”大方向显然正确。但若从前提看,却是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这个角度审视,“李克强经济学”的基调更应该是约束政府(权力之手)。

用李克强本人在两会的表述就是,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

最简洁表述“李克强经济学”的内涵就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用李克强更具体的阐述是,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李克强总理不断地表述,因何而起呢?很有探究的非改革不可的起因。笔者在此尝试简单梳理一下,过去10年经济繁荣背后的一些因从何来。

农业收成9连增的背后,中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用掉了世界上35%的化肥和20%的农药。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中国每公顷耕地使用的化肥量达到504公斤,是全球平均使用量的四倍多,是美国的近五倍。

人民生活健康方面,三聚氰胺让世界安全奶粉变成了紧缺的黄金;2003年的非典并不久远,而今年的H7N9禽流感再度在东部沿海一带出现,两者相距不过10年。

工业利润与市值方面,2012年,中国生产7.1亿吨钢,占世界钢产量的近一半,而全行业实现的利润还不及茅台酒业的七分之一。茅台酒业的高利润和高市值,如果对比美国上市公司最大市值的科技类公司,谁会赢得未来显而易见。

工业产能过剩方面,全国24个工业行业中22个过剩。有两种中国式产能过剩方式,一是,国企主导的产能过剩;二是,政府主导基建超前建设。过去中国的基础建设是有历史欠账的,大干快上不会形成太大经济问题。而目前的超前基建投资,就会造成诸多经济和金融风险。比如,现在已建成的支线机场90%以上都是亏损的。

能源消耗方面,197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71亿吨标准煤,2012年为36.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5.3倍。目前我国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2.9倍、日本的4.5倍,我国单位GDP的水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