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制度如何改革

住房公积金制度如何改革

摘要: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于1991年发端于上海,并逐步成为全国性制度。住房公积金的内部经济关系是区域内互助,即通过 “低存低贷”互相帮忙、保本为先、不求盈利或盈利为次。多年实践证明,住房公积金在满足区域内部互助需要的前提下,在数量上可能有绝对或相对的富裕或沉淀。

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于1991年发端于上海,并逐步成为全国性制度。该制度对于改革旧的住房制度、推动住房商品化、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制度本身及其执行在不断完善,弊病也在不断克服,但问题依然存在。

笔者以为,中国仍然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解决城镇居民住房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住房公积金制度仍然而且应该承担重要的功能,需要保留。但是,应该正视其弊病,进行充分改革。

第一,要明确住房公积金的私人产权属性。 2000年修订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载明,“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很清楚,住房公积金的产权性质是私人。

有人企图证明公积金也有公共产权成分,因为国家以强制力规定了个人和就业机构以1:1的比例配套缴纳公积金,再给予公积金运行免税的优惠。以这样的观点看问题,在中国法律和规章强制力涵盖下得到好处的经济对象,一切免税对象,岂不是政府都要占有产权了吗?公积金,名为公、实为私,不妨将住房公积金改名为 “个人住房基金”。如果循着该思路来管理住房公积金,事情就好办得多。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必须正本清源,承认住房公积金的私人产权属性。舍此,必然是剪不断、理还乱。

第二,要明确住房公积金限于区域内的互助性。

《条例》对于住房公积金使用的互助性是肯定的,即 “存一贷几”的低息政策。但对只限于区域内互助则语焉不详,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国土辽阔,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和房价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较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区域内部居民收入、公积金缴交和房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可以做到比较协调,管理难度小,互助性容易实施。如果跨出区域,区域之间的差异如何协调?尤其在目前财政分税制度和公积金低息贷款制度下,公积金这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应该向谁倾斜?

住房公积金限于区域内的互助,应该明确两个原则。首先,住房公积金设立的目的是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应该是指自住需求,而非投资性、更非投机性需求。当居民已经解决了自己的居住问题以后,是不能多次贷款动用公积金互助购买住房的。这也可以解决多年来公积金贷款“穷帮富”的怪现象。其次,住房公积金可以向区域内收入较低、住房更困难的公积金缴交者倾斜,这是人心向善的慈善要求。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