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高速增长转向稳中求进
(一)要素成长改变发展速度
另外就是要素的成长,最近几年提高很多,包括劳动工资,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也包括污染排放的收费标准,这几年不断提高。这个变化使我们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条件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低成本扩张是比较容易的扩张,进入门槛比较低,生产、发展比较容易,你像小火电、小水泥、小钢铁等等。而这些发展了它是延续着一个粗放的“三高一低”的模式,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就是这些小钢铁、小火电等等,它的投入水平很高,消耗水平很高,污染程度很高,但是效益很差。
过去我们劳动工资水平很低,我们各种要素的价格很低,污染排放的管理不严,所以多消耗一些、多污染一些成本压力不大。所以这一些能力可以发展起来,可以很快的发展起来。但是随着要素的成本不断提高,这种发展不可能了,因为成本支撑不了了。在这个成本的压力下,企业的进入的难度,进入这样一个行业的难度是在不断提高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说要进入这个行业必须要有一个更高的材料的利用率。有一个更好污染控制的能力,否则进不去。但是你达到这个能力了投资的起点,技术的起点都明显提高了,在这个背景下他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能力,你不是说谁随便的拿点钱就能建一个企业,现在越来越难了。
因此这个也导致我们这个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而所有这些变化就意味着我们长周期的增长变化,就是中国经济正在由一个高增长阶段转入到一个中速增长阶段,由10%左右的区间落入到7%—8%之间的区间,而这个变化我们叠加到去年的政策周期的调整,本来政策周期调整到位了,大家认为这个经济持续恢复了。但是有一个大的长周期的变化,基本的运行区间的变化,从十左右的运行区间落到七到八的运行区间,所以这两个周期叠加起来就使我们面临这个形势比较复杂。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的风险点,过去经济只要是回升,很多升温的因素就不断的聚集,但是从今年情况来看就我们发现聚集的不是升温的因素,还是继续下行的因素,这个和整个转型,和整个经济发展长周期的变化是结合在一起的。就是企业发展面对的难度比过去是大大的增加的,那么一系列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比过去是大大增加。
(二)两会提出“稳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这个形势就和过去不一样了。不是说回落之后见底之后就马上持续回升,而是说开始探索进入一个中速增长的区间,探索在这个中速增长的区间上实现稳定增长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企业的适应,也包括了政府各种政策适应,当这些适应都磨合起来了,那么在这个区间的运行才能够实现平稳,所以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转换期。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看今年两会的精神,两会提的经济工作方面的基本原则叫稳中求进。
那么我想这个“稳”最重要就是要实现这样一个平稳过渡,使得他在这样一个中速增长区间能够尽快的进入,能够尽快的稳定。所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稳增长”。那么围绕“稳增长”今年这个政策安排包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发挥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来尽量的防范这些风险点的发展,尽量的实现经济中速增长区间的平稳运行。
1.稳物价
所以我想就是今年的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它的重点是稳增长,当然也包含着稳物价,就是努力的使宏观经济总量关系保持平稳。这个包括需求的平稳增长,包括我们刚才讲的投资、消费、出口,通过多种政策实现这些市场需求的平稳增长,实现市场供求关系的大体平衡,进而来支持增长的稳定和物价的稳定。
2.稳住房和汽车市场
那么第二个方面我想就是努力稳定住房和汽车市场。第一,房市场我们现在发现我们还有很多的方面要加深认识,就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就是对这些矛盾他自身的运行规律要加深认识,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个里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总的来看对买房需求还要区别对待。
第二,要支持居住性的买房需求,包括刚性的,改善性的。比如买第一套房的,或者是小房子换大房子的需求,坚决控制投机、投资性的买房需求,就是不允许炒房。而控制投机、投资性的买房需求的措施要提高准确性、有效性。比如我们房产税应该尽快的研究、扩大试点,真正让持有过多住房的人接受持有成本的压力。那么另外我们房地产交易环节的收税也要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我们不断的加以完善,就是说真正让交易环节的收税达到控制炒房利润的作用,而不是打击改善性的买房需求的作用。
现在我们20%的个税议论很多,这个比较单一。比如说美国你卖一套房再买一套房,这他房的征税全给你退回来。我们有些属于改善型的他卖掉一套房,再买一套房,这一套房征税的话,购买那套房的能力可能就不够了,类似这种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再细化。真正我打击的是你炒房的利润,不允许你从倒买倒卖住房当中大量获利,这个是政策的主要目标。而不是限制了你很多改善性的买方活动,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再完善。但是通过这样一些制度性的建设,我们真正从制度上来控制投机、投资性的买房需求,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稳定房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