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盲点”与中国选择(2)

美国的“盲点”与中国选择(2)

美国的“盲点”?

面对如此诘问,哥伦比亚著名专栏作家安德烈斯·卡拉和美国著名能源问题专家迈克尔·伊科诺米季斯在他们合著的《美国的盲点:查韦斯、石油和美国安全》(America'sBlindSpot:Chavez,Oil,andU.S.Securi-ty)一书中,给出了否定而且有反思性的回答。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恶俗地将南美的“中国因素”和龌龊的阴谋论联系起来,而是用理性和智慧的视角审视了拉丁美洲在中美两国之间的微妙选择,最终将美国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削弱归因于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上的失败和这一地区内生性发展的因素。他们还以能源贸易为主线,将委内瑞拉作为极端案例,梳理了美国在拉美外交政策的变迁,以及因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和影响。此外,作者将中国影响力在拉丁美洲的崛起归因为市场全球化的结果,并认为中国在南美的介入最终将有利于美国。

冷战结束之前,美国和拉丁美洲的关系可谓紧密。从1823年美国出台“门罗主义”,向欧洲殖民者宣示了其势力范围后,就确定了美国在美洲独一无二的地位。拉美国家事务也常常被置于美国的炮舰外交之下。

这一帝国主义时代的双边关系一直到罗斯福总统时期才有所改变。当时为了保证拉美国家不倒向纳粹德国,美国在1934年制定了睦邻友好政策(GoodNeighborPolicy),并宣布放弃军事干涉。

但一如既往的军事干涉始终是美国介入拉美事务的最重要外交工具。特别是冷战开始之后,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拉丁美洲生根发芽,美国更无节制地使用军事手段。在美苏对峙的全球格局下,两国在拉丁美洲扶持己方力量,展开了一场“代理人战争”。在苏联因素的作用下,拉丁美洲在某种程度上被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列为优先考虑的区域。苏联垮台后,美国面对全球恐怖主义威胁等新的外部挑战,拉丁美洲对美国的战略意义,从关乎国家安全的全局性地位,迅速滑落到了次要的和局部性地位,此后美国对拉丁美洲关注点转移到诸如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等具体问题上来。

因此,冷战期间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现实主义”,逐渐转变为“理想主义”,进而削弱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

所谓“现实主义”,就是认为美国对外国的干涉应摆脱虚幻的道德约束,而始终以保护美国利益的务实考虑为主。在这种认知下,可以想见在冷战期间,美国毫不计较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如何专制、如何侵犯人权。只要他们的领导人坚定地站在反共产主义的阵营一边,美国就会给予充分支持。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