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苍生创岐黄

核心提示:现在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黄帝内径》是历史积累、不断充实的作品。其理论体系形成,是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仰观天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

一般而言,国外只有西医一门医学;我国则既有中医学,又有西医学。自中医学形成以后,就一直庇佑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使中国华民族能够战胜各种疾患与灾难,绵延至今。后世有将“岐黄”代称中医之说,因此就有了“天佑苍生创岐黄”之美誉。关于《黄帝内经》,有四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第一,《黄帝内经》一书的由来;第二,《内经》研究方法及其理论特点;第三,《内经》诊疗原则与方法;第四,《内经》养生之道。

一、《黄帝内经》一书的由来

通常,我们将《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汉代以前的医书七部,共216 卷,其中包括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七部有关解剖、生理、 病理和治疗原则的基础医学著作。在《黄帝内经》以外的其他六部医书失传之后,方将《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内经》由《素问》与《灵枢》两部书构成。

(一)《素问》、《灵枢》

至汉代,《灵枢》九卷,《素问》九卷,共计十八卷。《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

《素问》成书之后,其名称一直未曾改变。为什么叫《素问》?说法一:平素之问答。说法二:素为白丝绸,是写到白丝绸上的文本。说法三:素就是法,《素问》就是《法问》,即是问治疗之方法。说法四:太素之问。《易纬·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苛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即是说,人是具备气形质的生命体,难免会有大小不同的疾病发生,故以问答形式予以阐明,这就是《素问》本义。

《灵枢》最早称《针经》。《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无疑等于自我介绍。后来又称为《九卷》(见张仲景《伤寒论》序),晋皇甫谧复又称之为《针经》。再后又有《九虚》(见《高丽史书》、《宋志》及林亿引文等)、《九灵》(见《隋志》、《唐志》、《宋志》等)、《黄帝针经》(见《七录》、《隋志》、《唐志》及新罗国、高丽国史书等)等名。《灵枢》一名,始见于唐代学者王冰《素问》序及王冰的《素问》注语中。王冰在注《素问》时,曾两次引用“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这句话,在《三部九候论》中引用时称“《灵枢》曰”,在《调经论》中引用时又称“《针经》曰”,是知《灵枢》即《针经》也。而其他《素问》注中所引《针经》者,皆为《灵枢》之文,则更证明了这一点。

《灵枢》名称的演变大略如此,至其命名之义则需具体分析。一则,马翃说:“《灵枢》者,正以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神至玄之称。此书之切,何以异是?”即是形象地比喻,针灸时,手越巧越好,正如门轴,越灵活越好。二则,张介宾说:“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这些说法都是以枢机之玄奥为依据的。

本文关键词: 孟庆云 黄帝内径 扁鹊外经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