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苍生创岐黄(4)

核心提示:现在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黄帝内径》是历史积累、不断充实的作品。其理论体系形成,是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仰观天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

(二)《内经》养生的特点

《内经》养生之道的主要特点就是简易实用,它是追求保健的一种养生。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早期道家的养生习惯,当然这与后世发展的道教的炼丹又是两码事。

第一,动静结合。关于动静的理论有很多种。在中国古代强调有,鼓之舞之以尽神。《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西方康德,包括更早的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中国明末清初名叫颜元的学者说:“养身莫善于习动”,其认为动是人生命的特征。《内经》提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才能长生的主张。但是《内经》更多地还是侧重于动。

第二,季节养生。《内经》讲求,上古之入,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传统养生学认为,一年四季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所以大地植物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现象。人体也应该像植物一样顺应自然规律,所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

《内经》对一年四季的起居规律有着详细的论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意思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和夏季的三个月中,要睡得晚,起得早;秋季的三个月就要睡得早,起得早;而在冬季的三个月中就应该睡得早,起得晚,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以后再起床。四季吃的事物也都不一样,《内经》主张吃应时的食物。春天应该吃点狗肉,夏天吃鸡肉,长夏吃牛肉,秋天吃羊肉,冬天吃猪肉;四季吃的菜也不一样。春天应该吃韭菜,夏天应该吃薤,就是小根蒜;四季吃的粮食也不一样。

《内经》认为,人应该跟随自然。人应该接受春天这个过程,同样,也应该接受冬天这个过程。而不主张夏天到北方避暑,冬天又到温暖的南方避寒。包括春捂秋冻的理念,这从养生角度并不科学。春天捂一点是可以的,但是秋天冻是不好的,因为秋天人体腠理疏松,汗孔多开,这时候冷了,就应该穿御寒衣服。

第三,精气养生。《内经》认为,不宜劳力过度、劳神过度以及房劳过度,特别房劳过度。《内经》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支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第四,精神养生。《内经》的《灵枢·本神》论养生时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其中提出,要和喜怒。怒则伤肝,喜则伤心,七情都各有所伤,所以要和,保持平和的心态,追求和顺。另外,《内径》认为久视伤目,久坐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等。所以《内经》重视人体的时间节律,重视人的情志和生活劳作习惯。

(三)《内经》养生的核心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儒、道诸家均十分重视对人道及长生久视之道的研究。《内经》认为医学的目的就在于宝命全形,即是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养生。宝命是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是保全形体的意思。《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其强调的是进行自身调整的养生,

就是从调动自身的能动性,调动自身的体能做起,由此来认识养生,形成养生的一些习惯。当然《内经》中也记载了诸如导引、行气、按摩等功法,我们也可依此作为养生的辅助方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内经》绝没把这些养生的方法吹呼得神乎其神。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本文关键词: 孟庆云 黄帝内径 扁鹊外经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