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就业年”与学历泡沫

“史上最难就业年”与学历泡沫

摘要: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门曾针对这种情况,对大学专业提出就业率要求,规定就业率低的专业减招或者停办,可是这种行政性的要求解决不了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就业形势较2008年更为严峻。

舆论就此称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其实从2003年起,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一直很严峻。可是从我国教育部门、学校应对就业难的措施看,基本思路仍是把难题往来年推,用这种思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然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与其说我国有699万大学生毕业,不如说我国每年颁发出699万张大学文凭,没有培养质量做保障的大学文凭只是“泡沫”,手持如此文凭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并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创新活力,进一步为未来的学生创造有效需求。

调查显示,在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明显遇冷。这不是什么“新发现”。这类专业的遇冷,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盲目扩招,高校举办人文社科专业比理工科专业成本小、更容易。这种功利的办学思维,一方面使学校只注重规模而忽视办学特色和质量,另一方面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就业难是注定的。

多年前,对于高校的盲目扩招,社会舆论就提出质疑。但是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