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需要更多一流技工(2)

“制造强国”需要更多一流技工(2)

摘要:转眼已是5月,应届大学生求职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国制造”不能也不会永远戴着廉价粗糙的帽子,要成为制造强国、工业强国,必需一支高技能劳动大军,必需更多大师级的工人。

反观那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瑞士等,“重工”的历史积淀异常深厚,技术蓝领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白领只高不低。在国家与企业大笔投入、企业与技校联合办学的模式下,相当部分的年轻人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此外,随着技术进步,企业在不断提供再培训的同时,也显著改善了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年复一年,造就了扎实的工业体系,以及庞大的手艺精湛、训练有素的技工群体,藉此为本,这些国家长期在高精尖制造领域游刃有余,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愁云惨雾中,在一干邻居苦着脸勒紧裤带的时候,亦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照样有继续过好日子的底气。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一点在许多领域,比如汽车制造领域、精密仪器制造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有人感慨,制造业的差距,从一颗螺丝里就能看出来。事实证明,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材料有多优良、设计有多完美、机器有多先进,更在于有一大批能为材料增添高附加值、能把设计精确实现出来、能将机器效能发挥到最大化的人。没有这样一批人,制造就只能停滞于“代工”或“山寨”层面,企业就只能挣扎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什么技术创新、什么经济转型,也都成了镜花水月、纸上谈兵。可以说,一流技工的增长和成长速度赶不上设备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软肋,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弯道超车”的瓶颈——而这一关,迟早要过,一定要过。

“中国制造”不能也不会永远戴着廉价粗糙的帽子,要成为制造强国、工业强国,必需一支高技能劳动大军,必需更多大师级的工人。我们相信,随着就业形势的改变,特别是随着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真正兑现,学习技术、钻研技术会逐渐成为值得骄傲的人生选择。而对技能人才的充分尊重,体现着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劳动观,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