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森诺夫指出,1920~1990年间吉尔吉斯斯坦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而1990~2010年间则是逆城镇化的过程:大量人口从农村主要流向首都比什凯克和南部大城市奥什;1991~2012年通过村庄重组到城市来促进城市发展几乎不被支持;小城镇只能生产单一的产品。
“民工荒”问题也并非中国独有。施非克称,柬埔寨经济发展比较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工紧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里劳工价格越来越贵。
迈向更高质量的城镇化
针对城镇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会专家就寻求更高质量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贾法利指出,亚洲转型国家特别是前苏联国家,解决人口迁移问题,必须提高城镇化的程度。他认为,大型城市是必须要有的,二级城市如地区经济中心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转型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这些亚洲国家需要通过发展自由市场来发展经济。
陈金钟指出,越南的城镇化应该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尽快出台城镇化的法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对于胡志明市与河内两大城市,则需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住宅,建成环境友好型城市和生态城市。
波洛玛建议,蒙古城镇化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应该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培育公众的环境意识,促进环境保护体制改革,重视个人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