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让莫言成为一个起点 不要成为一个休止符

【案例】让莫言成为一个起点 不要成为一个休止符

【中国梦想案例】

编者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固然可喜,但在喜悦之后,我们需要思考,为何莫言及其作品成为了“非主流”,中国忽略了什么?为何我们对获得诺贝尔科技类奖项连想都不敢想,在科技前沿,我们还差什么?认识不到这一点,莫言获奖将会成为一个休止符,而不是曙光。

莫言获奖只是一个起点,中国未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件发展】

莫言: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

作家莫言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微博),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

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经预言,“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文学奖,我看好莫言。”

谈到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曾坦言,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确实评出很伟大的作家,但是也有很一般的、被遗忘的作家也得了这个奖,”得奖有一百多个作家,现在真正被记住、作品还在流传的作家到底有多少个?”所以中国作家不该为拿诺贝尔奖而纠结。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作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描写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作品大事记:

1981年 开始文学创作,发表《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大家文学奖”。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3年 《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5年 再次失手于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

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获奖是中国的更是个人的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获奖,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文学界的喜事。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如沈从文等作家也曾经非常接近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也满足了很多国人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不过,诺贝尔文学奖也只是对莫言个人的肯定,这固然会令国人兴奋,会对中国文学起到激励作用,但是,也不妨看淡这个奖项。

当然,莫言获奖或许与中国今日之国际地位有关。近年来中国因为经济的腾飞,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引来了对中国作家的关注。如果以此而证明中国文学就怎样了,则仍然难以摆脱东方主义的窠臼,仍然没有摆脱“被审视”的心理,还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事实上,无论有没有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质量如何,就在那里。

而且,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创作,不是集体的功劳,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

一个人获奖,并不必然代表中国文学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正如无人获奖,也不必然说明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园林里无一席之地。莫言获奖的最大意义或许是,引导人们重新关注文学,而对更多作家来说,要思考拿什么作品才对得起“作家”的称号。 

以平常心看待莫言获奖

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创作,不是集体的功劳,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昨晚,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获奖,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文学界的喜事。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如沈从文等作家也曾经非常接近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也满足了很多国人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不过,诺贝尔文学奖也只是对莫言个人的肯定,这固然会令国人兴奋,会对中国文学起到激励作用,但是,也不妨看淡这个奖项。

事实上,莫言本人和家人对待这个奖项,也都非常淡定,并没有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巨大光环下,失去平常心。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莫言说,接下来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莫言的二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弟弟得奖自己“很高兴”。当被问及是否计划全家共同庆祝时,他平淡地答道:“这很平常。”

相对于莫言及其家人的平淡,各方局外之人又能否平常心待之?

在莫言获奖之前,国内各种公共舆论场即充满了各种争议,莫言获奖之后,争论也没有停息。在一个多元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非常正常,谁也没有权利强制别人用同一种声音说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为诺贝尔奖,莫言也不会成为舆论焦点,一贯低调的他,或许仍然会和火热的公共舆论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知名汉学家马悦然一再所讲,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文学。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个人的文学成就,而不是因为其他。大家既没有必要将其获奖过度拔高,也无须上纲上线。

当然,莫言获奖或许与中国今日之国际地位有关。近年来中国因为经济的腾飞,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引来了对中国作家的关注。如果以此而证明中国文学就怎样了,则仍然难以摆脱东方主义的窠臼,仍然没有摆脱“被审视”的心理,还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事实上,无论有没有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质量如何,就在那里。

而且,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创作,不是集体的功劳,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

一个人获奖,并不必然代表中国文学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正如无人获奖,也不必然说明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园林里无一席之地。莫言获奖的最大意义或许是,引导人们重新关注文学,而对更多作家来说,要思考拿什么作品才对得起“作家”的称号。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