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问题”正中日本软肋—兼论保卫领土主权需要主动出击

“琉球问题”正中日本软肋—兼论保卫领土主权需要主动出击

纵观中国周边的海洋领土纠纷,无一不是个别国家主动挑动生事在先,我方克制反制在后。《人民日报》刊文提出的“琉球问题”正中日本软肋。不管“琉球问题”是历史与学术问题也好,是政治与法理问题也罢,这个问题的提出,就率先把球踢向了对方,至于你怎么接、接得好不好,那就看日方能不能拿出更有力的证据了,这种跳出眼前争端解决领土问题的思路,值得肯定与鼓励。

《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强撰写的文章《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文章提出“二战结束时,日本天皇接受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战后处置日本的规定。依照这些规定,不仅台湾及其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岛列屿)、澎湖列岛要回归中国,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同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首发仪式上,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首次公布了我国于1990年3月31日留在黄岩岛上的大地测量标识照片。该标识的存在完善了我国对黄岩岛持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历史记录。

从提出新议题到公布新证据,伴随着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斗争的持续,在坚持政治斗争、法理斗争、执法斗争的基础上,多样化舆论斗争手段的采用,将为我们更加有效地保卫国家领土主权提供新的有效路径。

主动设置斗争议题。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纵观中国周边的海洋领土纠纷,无一不是个别国家主动挑动生事在先,我方克制反制在后。仅就近两年南海与东海方向发生的领土争端为例,黄岩岛事件,菲律宾军舰攻击我正常作业渔民在先,我方在克制、抗议无效的基础上,被迫派出执法力量,与菲方展开维权斗争;钓鱼岛事件更是如此,日方执意推动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中方在事件前后做了大量外交工作,无奈日方一意孤行,导致中国被迫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派出执法力量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巡航。后发制人固然是一种手段,但如果希望依靠这样的这种方式掌握斗争主动,恐怕要付出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不仅需要见招拆招,在有理有力的基础上捍卫自己的权益,也需要主动出击设置议题,让对方措手不及。古人云,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次《人民日报》刊文提出的“琉球问题”正中日本软肋。不管“琉球问题”是历史与学术问题也好,是政治与法理问题也罢,这个问题的提出,就率先把球踢向了对方,至于你怎么接、接得好不好,那就看日方能不能拿出更有力的证据了,这种跳出眼前争端解决领土问题的思路,值得肯定与鼓励。

主动公布掌握证据。中国对钓鱼岛以及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点不仅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也有着大量的历史证据。但与对方动辄小题大做,将民间传说、个人行动上升到国家证据高度相比,我们在对自己所掌握确凿证据的公布、介绍与阐释上,仍需加大力度。比如此次公布的黄岩岛大地测量标识照片,是证明我方对黄岩岛保持有效行政管辖的有力证据,可这样的证据为什么没有在斗争最激烈的第一时间加以公布,其间工作,值得反思。今年年初,日本提出“火控雷达照射”议题,称中国军舰开启火控雷达照射日本舰机,这一无中生有的指责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然而,事实却是,长期以来,日方对中方舰机近距离跟踪监视和干扰,危害了中方舰机安全。国防部发言人也说,中方掌握有充分证据,将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既然掌握证据,就不要囿于一时一事的考虑,在对方气焰最嚣张时予以公布,在最受舆论尤其是外界舆论关注的时刻抢占话语权,这将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赢得更大的空间。

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不仅是实力战,也是舆论战,在斗争没有最终激化之前,舆论战有时还是斗争的主流。打好舆论战,我们不仅要后发制人,更要主动出击,希望在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中,我们能使出更多套路的“组合拳”,更好地赢得斗争主动。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