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密华西村 农村发展关键不在寻找模式(4)

【案例】解密华西村 农村发展关键不在寻找模式(4)

人民网:华西村财富靠政策荫蔽获优质资源

伴随吴仁宝驾鹤西去,被打上深刻“吴氏”烙印的华西村模式,是将跟随个体逝去而落幕,还是紧随时代变革去律动?或许诚如吴仁宝自己生前坦诚的那样:“当一个村庄的名字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紧密相连的时候,它所承载的,已不单纯是个体命运的沉浮,而是整个时代的生动缩影。”…【更多

华西村新掌门吴协恩:华西模式完全可以复制

中国最出名的“村官”走了。

吴仁宝的继任者会有哪些不同的发展理念?“后吴仁宝时代”的华西村将如何继续前行?十八大召开前夕,十八大代表、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仁宝之子吴协恩,就相关问题曾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吴协恩说,自己与父亲不同,更喜欢做资本运营…【更多

【启示与思考】

华西村成名甚早,50年来作为农村“样板”屹立不倒。但是,华西这个典型,任何时候都不曾被复制过。前赴华西取经的团队历来络绎不绝,人们各取经验,惟独“模式”搬不走。

一个村走了50多年的典型之路,承载的典型意义不断转型,所谓典型,也早已成了一件外衣。华西所走之路,无疑是充满冒险精神,同时也抢抓了机遇,最终赢取了政治优势,获得了政治资源,很好地服务了经济发展。华西在中国农村现实、理想、政治情势之间,走出了一条快速致富的道路。

不得不承认华西今天的成就可称之为是奇迹,但华西发展模式不可复制,因为机遇不可再现,吴仁宝不可多得。很大程度上,正是吴仁宝的个人决断力影响了华西的命运。今天,很多人依然讨论华西是不是“集体经济”的典范。这个问题真假难辨,其实也并不重要。在这背后,真实的力量,体现为吴仁宝这种能人的随机应变:知道中国农村现实,了解国家政治动向,找得准政治定位,敢闯、敢试。

回顾华西村,并非视其为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华西事实上已不能算作一个村,它的发展也超出了农村经验,回答不了当前农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目前,一些人急于将华西村树为集体经济的典范,应该说是意识形态的考量超过了对农村真实发展路径的思考。诚然,华西村在经济上是成功的,但当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的巨大生产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两者不存在互相否定的关系。

如果富裕是衡量农村发展的唯一标准,华西村确有过人之处。但我们必须承认,发展应该有更广阔的内涵。现在富裕的农村不只有华西村一个个例,有靠买地富起来的,有靠资源富起来的,也有靠办企业富起来的,每个省甚至每个县,都不缺乏这样的典型。然而中国农村的整体发展,依然不容乐观。

聚各种资源打造一两个样板,并不难做到,但除了作为政绩符号,并不具备一般借鉴意义。我们认为,农村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寻找模式,而在于思考农业、农村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在体制上寻找再次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突破口,让农民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自由寻找发展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梦”的本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