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是为实践服务的,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从现实实际出发,但这不单单是对现实的如实反映,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的高度”批判现实,并为现实社会提供能动的建构原则和理想的坐标。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但是,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如果仅仅强调理论符合现实、趋向现实,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片面强调这一点,那么社会主义就可能被理解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只顾眼前现实,失去了批判和反思。这种功利主义态度将会使马克思主义失去它应有的人文关怀和思想魅力,将会影响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作为人谁会仅仅把物质东西的满足当作自己的信仰,用马克思的话说,这只是动物的机能,不是人的机能。我们的生活如果离开了批判和反思,将导致意义的丧失和道德的真空。
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看家本领(2)
-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的“原理性创新”2025-07-29
-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的“原理性创新”2025-07-29
- 继承和弘扬《寻乌调查》的优良传统2025-06-10
- 把握“改进调查研究”的意蕴与方法2025-04-01
-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价值2025-01-17
- 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2025-01-15
- 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2025-01-15
-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道路2025-01-15
- 从遵义会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25-01-10
- “三个更加注重”深化了我们党对改革问题的理论认识2024-08-02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 “职业版图”又更新了!新职业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打开广阔空间
-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不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 工业家底更厚实,高质量发展有底气
- 3.5%!外贸稳增长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
- 黄琳:数字赋能文化传承与创新
- “人工智能+”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赋能
- 数智领航,全球服务贸易开启新篇章
- 传承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 第41个教师节|致敬最美特岗教师
精选视频
抗日英雄连队——刘老庄连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
“七个聚焦”勾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蓝图
描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图景——把握“七个聚焦”与“六个坚持”的重大意义
民生保障:编织共同富裕的安全网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伟大复兴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