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升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不惧失败的精神,在所从事科技领域中具有精湛学术造诣或掌握核心技术,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全方位投入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搭建科技条件平台,提升创新型科技人才投入力、产出力、环境力和科技支持力,进而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
建立全方位投入机制,提升创新型科技人才投入力。一是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财政科技拨款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所占比重,重点支持有重要积极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在所得税和出口退税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优势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加快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二是加大企业科技投入。丰富研发人员的激励形式,注重对创新科技人才的长期激励。通过企业内部分配向研发人员倾斜,出售一定比例的股权和支持其主持创新项目等方式,达到留人和充分挖掘其潜力的效用。自主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倡导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科技创新组织,加大对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投入。三是加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加强与国际和国内名校的交流合作,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拓宽优秀教师引进渠道,并将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水平、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鼓励高校科研教师创办科技企业或到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支持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实现创新能力的传导效应。四是加大社会科技投入。合理引导利用民间资本投资创新型科技活动,鼓励个人以及各种组织以承包、租赁、合作等形式进入科技研发领域,鼓励社会团体或个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创新活动基金。积极搭建创新金融平台。通过引入政策担保和建设风险补偿机制,各金融机构可积极开展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贷款服务。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提升创新型科技人才产出力。一是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校企研三者之间的合作,对接海西各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基地,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鼓励科研人员、企业家到高校从事教学兼职,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二是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依靠社会力量,鼓励和扶持企业设立科技奖项,促进市场科技活动的开展;科技奖励以应用开发为主,并由项目逐渐向个人倾斜,推进创新成果向产业广泛转移和扩散。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创新型科技人才环境力。一是加强文化环境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完善群众文化设施,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整体提升公民素质。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持社会长治久安。二是构建多层次教育培养体系。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共建科技研发平台和开展合作教育等方式,实行“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加强博士后站点建设。增进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三是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住宅设计应尽可能使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新型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健全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搭建科技条件平台,提升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支持力。一是打造企业研发机构。积极发展企业研发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科研机构。二是建设技术研发协作平台。依托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建设技术研发协作平台,实现科技信息、科技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三是创新人才服务平台。打造集人才服务中心、人才俱乐部、人才公寓、创意设计研发中心、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形成覆盖全区域的人才服务网络。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海内外优秀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推进国家产业计划项目。一方面,推动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加快福厦沿海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东南沿海修造船集中区建设和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等,提升传统产业实力;另一方面,推动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努力培育高技术产业新的先导性支柱产业,建设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强海洋科技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建立海洋生物资源研发中心、海洋高技术工程中心、新能源开发等实验示范基地,强化海洋科技创新支撑,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开发和科研基地。五是加快对台产业对接与合作。鼓励支持台商投资高新技术园区,吸引台湾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共同创建创新平台。鼓励两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共同设立两岸合作研发机构,联手培养研发团队和技术人才。依托各种对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的合作平台,加快与台湾地区的产业对接和合作。
(作者为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