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涨价效果有限(2)

出租车涨价效果有限(2)

核心提示:5月23日下午,北京市发改委举行出租车调价听证会,北汽出租车司机刘韶山和北京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代表梁海晨在听证会上交流。北汽九龙公司出租汽车公司的陈琪告诉记者,燃油补贴出车率挂钩难以执行,“如果把评估的权力交给出租车公司,麻烦就大了”。

7亿元补贴应不应该

目前,北京市政府给予出租车燃油补贴每车每月905元,按最新公布的66646辆出租车计算,每年总额超过7亿元。

“这个补贴的正当性是值得怀疑的。”中国政法大学王军说,发放补贴的初衷,应该是政府能够证明补贴要达到的目标是惠及社会的绝大多数人群。但是,出租车服务究竟多大程度上是一种公共产品?如果把出租车服务定位于公共产品,出租车企业就不是完全的盈利性企业,就应该接受比现在多得多的政府和社会监管。

“说白了,这是用公众的钱在补贴这个行业。”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租车改革课题调研组成员的王克勤说,站在路边打不到车的人可能不清楚,自己为打上车的人均摊了多少钱。

目前,北京市出租车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油补:来自乘客的补贴,目前北京市每趟超过3公里的,乘客要支付3元燃油附加费;企业每月发放油料补贴,400多元至520元不等;政府发放的油料补贴,每车每月905元。

这三笔燃油补贴总额超过千元,其存废与否,左右着司机的收入,也带来了明摆着的矛盾:司机们要靠油补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而补贴的正当性存疑;不发补贴,司机吃亏,发补贴,纳税人吃亏。

“这是拿着司机绑架消费者,拿着纳税人的钱补给司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表示,如果以让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达到北京市平均工资为目的,那北京市那些收入没有达到平均工资水平的市民都会反对。

出租车行业本不是个让人操心生计的“老大难”。北汽集团原宣传部长张国庆告诉本报记者,他以复员兵身份进入这个行业时,司机们的工资是别人的两倍;后来进入的不少个体户能在三五年之内,靠开车发家致富;等到多个公司出现时,一些优秀公司靠好车、高素质司机和加强创新,曾经击败过国企,感受到竞争优胜者的荣光。

然而,随着经营权被收回公司,在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下,出租车市场的活力消失了。张国庆说,一个行业没有竞争力就无法生存,别看一系列政策都像是在保护这个行业生存,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生存不了。

虽然补贴问题不是会场的焦点,但绝大多数司机非常关心。有司机注意到,这次调价方案规定,燃油补贴政策在继续保持的同时,要优化调整燃油补贴方式,“部分补贴与驾驶员出车天数、月均工作时间、日均出车率等运营指标挂钩后直接发放,体现多出车多收益;部分补贴用于燃油变动应急补贴、运力保障奖励机制和雨雪灾害天气政策性车损保险”。

北汽九龙公司出租汽车公司的陈琪告诉记者,燃油补贴出车率挂钩难以执行,“如果把评估的权力交给出租车公司,麻烦就大了”。

放开管制才有竞争?

北京的出租车涨价似乎已成定局。但在坊间,人们一直在问:提高司机的待遇,一定要通过涨价,让消费者买单吗?获取了高额利润的出租车公司能不能少挣点儿?

在今天的听证会上,北京首汽集团梁海晨作为企业代表说,根据行业的监审报告,公司现在平均单车月收入才6172元,“净利537元,谈何暴利?

在他看来,现在的出租车公司利润微薄得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当。在政府限定承包金水平、限定企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仅价格人工成本中的各项社保计提,每年都要增长9%以上。“成本越大,利润越薄。如果按现在的做法继续下去,五年的时间单班车就将出现亏损。”

出租车公司的“叫屈”声,能服众吗?

余晖表示,出租车公司的账本“晒”得还不彻底。作为一个享受补贴的特许经营行业,出租车公司应该定期公开所有财务,请会计事物所进行审计。“再说,如果有公司亏损,那就可以退出,让给其他的公司去做。”余晖说。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