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从政德为先(2)

为官从政德为先(2)

摘要:政德、官德是党性之基、为政之本、作风之源、廉洁之根。人无论何时何地、何官何职、何权何力、何名何望,都要做人讲人品、为官讲政德、官德。对于我们这些领导干部而言,身负治理社会之责,自然要以我们良好的政德、官德去让群众信服。

“以德领才”是为官的标准

才,指的是一个人的才干、才智、才能。没有才,不能成事,也难以掌好权、执好政。才固然重要,但必须坚持以德领才。德是才的方向盘、导航仪、指南针。季羡林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看人的德性如何,主要看他利人利己的比重分配,为他人的比重越高,德性越高。作为领导干部,不但要有为人民谋利益的才华,更要有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品德;不但要有驾驭全局、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领导才干,更要有影响群众,凝聚群众力量的人格魅力。古人云,“道德可常”,意思是,道德的生命力是长久的,而且是最有力量的。现在有个别党员干部,沉湎于灯红酒绿,迷恋于声色犬马,热衷于求神问卜,沉溺于豪赌狂博。也有的官员,用花拳绣腿制造假象显示自己的“官德”,这只能说明是自作聪明的“缺德”。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具有放大效应和示范效应,一言一行都受人关注,一举一动都有导向作用。官德就是公德,官才就是为民之才。以德领才,在于德要纯洁、纯公,为民出于公心、大公。党政干部要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宗旨,自觉地重德、立德、育德、律德,用以德为先的原则识人、选人、用人,让德才兼备的干部不吃亏,让德行优良的干部有舞台,引领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神用到干事业的层面上来,把才智用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以德润才”是为官的涵养

《中庸》有言,富润屋,德润身。德的内涵丰富博大。我们讲以德润才,就是用道德实践历练人才,就是让“德”浸润“才”,使才不断得到历练。官德是立身之本,才华是强人之基;人品是纯精髓,才华是真功夫;以德立身,凭才立世。增长自身的廉、勤、俭,以及才智、能力,可谓渠道多多、方法种种、各有其法。不过,古人讲得好,“官德乃为官之本,本固则德厚,德厚则威高”。做人无德,什么事都做不成;做官无德,一分威信不会有。周恩来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中,建立了不朽功勋,但他“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不怨、去不留言”,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大无”实现了“大有”,以“平凡”达到了“崇高”。人的内心通过情趣流露,人的品德通过行为展示。情趣有雅俗之分,品德有高低之别。一个内心纯净的人,情趣一定高雅;一个行为美好的人,品德一定高尚。希望自己威信高、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干部,应把以德润才作为主体抓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好的人品并非与生俱来,好的官德更需后天修炼。以德润才是党政干部的必修之课、必用之功。一个人如果把一言一行都和人格修养联系起来,就能真正做到克己自律、自强不息。

“德才兼备”是为官的基点

《资治通鉴》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决定着自身的品质、形象、威信;才,决定着自身的能力、本领、水平。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德是本质,才是属性。才靠德来统帅,德是才的灵魂;德好才不好,干不成大事;才好德不好,小才干小坏事,大才干大坏事。但话又说过来,没有才,德行再好,也办不成事,也就难以掌好权、执好政。有德有才是精品,无才无德是毒品;德和才的关系,是心与力的关系,综合起来就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强烈愿望、信心及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本领、能力。毛泽东同志说,学问再大,方向不对,等于无用。所以,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才全优。有人不是立志做大事,而是把当官升官当作飞黄腾达的途径,把“乌纱帽”看成通向私欲的天堂和敲门砖。于是,他们不是盯着问题抓工作,而是瞄着位子干工作;不是靠真抓实干求进步,而是靠歪门邪道谋职位,更甚者,为了升官挖空心思跑官、要官;有的当面讲人话,背后说“鬼话”;有的事成归功自己、事败归罪他人。我们一定要瞪大眼睛,从动态的工作实践中看人,选任那些真正德才兼备的良才。唯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实现党的队伍更加纯洁的目标。

(作者系中共岫岩满族自治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