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万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而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下降15%!2013年被普遍评价为“最难求职季”。昨日,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举办的“湖北省‘2013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大型人才招聘会”现场,虽然不乏湖北知名企业,但却不复往年求职者人山人海的盛况。一边是应届毕业生喊就业难,一边却是企业难以招到人才的尴尬现状。(5月26日《楚天金报》)
300家民企武汉招不到人 ,学生一听加班掉头就走,企业抱怨学生眼高手低,对自己定位不清。学生抱怨企业招人走秀,发展空间不明,“五险一金”没有保障,而且担心违规加班,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对“两难”其实都需要调整各自的姿态,加强“对接”沟通。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固然要正确定位自己,但就企业而言确实应该打出自己的优势吸引人才,特别是在涉及用人福利待遇方面需要打出自己的底牌。
在笔者看来大学生一听加班掉头就走是个可喜的信号,这说明应聘者在个人劳动权益方面的意识加强了,敢于说不了。也折射出,劳资双方真正实现平等双向选择的倾向。
现实中,确实出现过一些企业招工时说得天花乱坠,实用时则出现了巨大反差,经常加班加点,而且不安节假日付酬,还出现一些克扣员工工资,不关心其合理诉求的情形。针对这些现象,企业用人确实需要以自己的好待遇和诚意去吸引人才。
本来,在民企里发展,只要发展空间好,福利待遇好,也能吸引人才来就业。在社会普遍认为事业单位的体制保障硬的语境下,民企更要让员工看到希望,看到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并不比事业单位差。如果民企能够纠正“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社会错误观念,自证自己的用人“成功”,我想民企就不难招到人才。
民企“用工荒”本质上是“待遇荒”。如果民企在用人方面实现了人性化管理,提供了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各项医疗保险福利方面不比事业单位差,用工难问题就会真正解决。如果每年的用人都感到满意,包括本企业的老员工都有很好的安置,不用企业自己主动去“搭讪”招工,更不用“卖吆喝”,也会有许多的活广告吸引人才前来就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