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把握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学界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已有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文章试从另外一个视角即战略层面重新审视这一关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从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联性、生产与分配之间的互动性、区域与整体之间的协调性、增长效率与效益的统一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这五大方面进行思考。

中国 世界 关系

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联性

从概念上看,“中等收入陷阱”本身所提示的,就是中国究竟能不能避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而引起的各种问题,能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这一重大课题,也关系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姿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采用怎么样的崛起方式。

从自组织理论看,中国作为一个子系统,是处于世界经济社会环境之中的。在中国这个子系统与世界这个更大的系统进行人员、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为了适应周边环境变化的需要,中国应该不仅面向世界,而且,应该把握世界给中国所提供的机遇、条件,积极有为,通过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排列、组合、优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应该说,中国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本质上是如何面对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调整,在世界这个大的棋盘上,下好中国这盘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而言,如何实现跨越,国际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利用好市场经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也没有可以直接采用的模式。因此,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中国与世界的关联性出发,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把握好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联度,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防止“中等收入陷阱”。

对于中国而言,不应该避讳全球化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要具有国际视野,要勇于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善于用好国际舞台,利用好国际资源、市场、资金、科技、经验等要素;即要善于积极利用全球化的战略机遇期,增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因子,在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突出中国特色。

生产与分配之间的互动性

一方面,收入分配的格局与状况反映了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阶段,是社会生产力的外在体现;另一方面,收入分配的变化与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进程。从整体上而言,在收入与分配关系上,我国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在初次分配中,过度关注生产,而对于消费相对忽视,造成分配过程中出现“生产压制消费”的现象。前者可以从中国与国外的工资收入占GDP比重的数据中找到答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形成中国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建立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刻意压低消费,强化积累,提倡储蓄,造成了中国当时的重“重工业”、轻“轻工业”的现象,这种模式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与发展,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买方经济”。为此,应该调整发展模式,通过加强分配体制改革,实施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不是人为压制消费。

二是二次分配过程中,存在着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二次分配不均衡,甚至是严重畸形,不仅仅会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也会制约经济发展质量,限制经济结构升级,破坏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过分悬殊的贫富差距,还会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拉美病”所折射出来的,就是收入分配格局的扭曲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质量的下滑,乃至是社会的动荡不安。

随着知识经济在中华大地的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自然资源依赖性逐步减少,人文资源重要性在逐步凸显,人力资本的作用在逐步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注重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加大消费的比重,注意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实现两者之间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消费的水平层次,是扩充中国的人力资源存量,增强中国的人力资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