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地铁站冠名—公共设施商业模式的艰难之路(4)

【案例】地铁站冠名—公共设施商业模式的艰难之路(4)

 

取消地铁站冠名也需合程序

如果说,当初决定拍卖地铁站点冠名权应该遵守公共性的话,现在取消冠名,同样应该遵守这一点。

武汉地铁2号线,在正式开通前将“周黑鸭”等9个车站的企业冠名全部取消,涉及金额2700万元。自去年12月武汉地铁2号线拍卖站点冠名权以来,就争议不断,至此,事情似乎告一段落。

取消周黑鸭等企业的冠名权,理由无疑是充分的。地铁站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通过拍卖冠名权获取的收入,理应经过与市民的协商程序,并主要用于增加公共福利。但是,这样的程序并不存在。站点冠名权交易,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完成的,收益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分成的,即使地铁企业所获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大概也很难感受得到。

而且,过于商业化的站点名称,尽管令人印象深刻,但如果与当地历史传承、人文特点无关,其效果恐怕只会是增加一些笑料、段子,进而有损一座城市的应有气质。从长远看,经济收益也会受损。因为其他企业面对这一地段强大的某企业符号,可能会失去投资兴趣。

还要看到,武汉地铁站点冠名权的有效期是6年,这意味着,如果拍卖冠名权的模式不变,6年后这9个站点的名称可能发生变化,由价高者重新命名。这既给出行者徒增不便,也有违背地名管理条例之嫌。按照条例,不仅不提倡一地多名,而且应该统一名称。

武汉地铁取消企业冠名后,多数意见表示肯定,道理不难理解。但从拍卖冠名到取消冠名的整个过程看,仍有不少疑问。比如,去年12月完成的冠名权拍卖,意味着交易已经成立。现在突然单方面取消交易,尽管符合大多数人意见,但程序是否合理?拍卖所得是否退回参拍企业?是否需要缴纳违约金?如果说,当初决定拍卖站点应该遵守公共性的话,现在取消冠名,同样应该遵守这一点。地铁企业及取消冠名的决策者,应比一般人更尊重程序。

当然,当初地铁公司之所以拍卖站点冠名权,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资料显示,地铁每公里造价约5亿元,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而且盈利期漫长。从地铁建设及运营的实际情况和尽快扩大公共利益两个角度出发,寻找新的盈利点都无可非议。但无论怎么找,都不能绕过尊重民意和程序这两个前提。目前,全国在建地铁不少,新的城市基建正如火如荼,资金压力是共同的难题。从这个角度讲,武汉地铁站点冠名又取消的事,对其他城市也有借鉴意义。

地铁站商业运作,如何能让老百姓接受?

冠谁的名应该事先征求市民意见

此前,在冠名权拍卖时,武汉地铁集团曾表示,凡是美容、整形类及有伤风俗民情的名称,均不会纳入地铁站点冠名之列,会在拍卖前就筛掉。

而以食品冠名,无可厚非。一个地方的饮食代表了当地的风土民情,武汉地铁以当地名小吃——“周黑鸭”冠名,不仅不“市井”,反而充分体现了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据了解,有很多去武汉的旅客就是冲着周黑鸭去的,显然,这是一种极有效的宣传手法。

一些网友建议,即使冠名,也应该听听市民的意见,比如向社会公示等。如果事先去征求市民的意见,相比“周黑鸭”也不会过于突兀而令人无法接受。

商业运作过程必须透明公开

理论上,公共设施属于公众,并不属于建设者。因此,公共设施的拍卖权属于公众,即公众有权决定它冠不冠名,或者如何冠名。按照国家相关听证制度的要求,凡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事项,应该召开听证会。因此武汉地铁冠名的事情,即使是不开听证会,至少也应该通过一定渠道听听民众的意见。地铁招投标过程、资金的流向、收益的分配都应该向市民做出透明、详实的公开。对于老百姓的质疑,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回应和反思。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