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涵

如何理解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涵

中美必须为“老问题”寻求“新答案”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根据世界大局发展变化推出的一个外交创新理念,是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迅猛崛起,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发达国家实力相对下降,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力量逐步上升,相互间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以往的历史教训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时,两者势必发生恶性竞争、对抗甚至战争。如果中美这样两个大国也难以避免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其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对中美两国人民,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都将是一场灾难。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不断发展之中,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已日益成为现实,零和博弈对任何一方都有害无益。而共同面临各种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任何国家都无力单独应对,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面对这种形势,中美两国领导人越来越深刻意识到,必须为“老问题”寻求“新答案”。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际指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大国关系新路。近两年来,中美两国已就此进行过多次探讨。通过这次习奥庄园会晤,两国对构建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共识更明确,方向更坚定。这一理念,不仅针对中美两国,而且也普遍适用于所有大国关系,适用于各国间的关系,可以说具有普世价值。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体现出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也是我国“永不称霸”政策的明确宣示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我国倡导世界命运共同体,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不仅要让13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希望世界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我们一再郑重表示,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同我国的战略决策是一致的。

但一个时期以来,对于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国外特别是西方舆论对中国的一些外交举措反应强烈,指称中国由于国力增强而对外变得日益“强硬”和“粗暴”,“抛弃”了韬光养晦政策,“脱离了邓小平的和平外交路线”,不一而足。国内则对外交褒贬不一,部分人责怪我国对外太“软”、“不解气”,要外交部赶紧“补钙”。对我国外交的评论,内外反差如此鲜明,既有正常的一面,也有不完全正常的一面,需要具体分析和鉴别。

国外那些关于我国外交变强硬的言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多年来,我们已经听惯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奇谈怪论。中国只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就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在世界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大。中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力量对比的改变,难免会冲击到传统大国的地位和既得利益。中国发展之速、成就之大、影响之广,出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意料。

他们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感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一方面加大牵制防范中国的力度,一方面千方百计“妖魔化”中国,渲染“中国强硬论”,试图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坚决维护自己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和举措,他们感到很不适应,难以承受,横加指责苛评,也就不足为怪了。“中国强硬论”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而已。

实际上,中国的对外政策、原则和方针并未改变。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贯彻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无论行动和言论都充分证明,我国坚守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韬光养晦是我国崇高理念和战略姿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更不能期待中国在关及自己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忍声吞气,退让求安。

外交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维护本国利益和实现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宗旨。

我国曾饱受强权政治之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就是说国力弱小的国家,即便外交技术再高,也难以真正维护本国的利益。在这方面,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惨痛经历。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要求收回战败国德国在山东占领的一切权益,这完全是合法合理的。但西方国家却拒绝中国的要求,毫无道理地决定把这些权益转让与日本。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多是受过西方教育的外交专家,有的甚至同美英等国领导有同学之谊,却全都无济于事。那时的中国过于孱弱,外交中想强也强不起来。

国际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当今已有所改观,但并未根本消除。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战略目标、外交理念、国际行为、处事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本质性不同。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秉持公道与正义,力主各国友好共处,相互尊重,大小国一律平等,国际关系民主化,竭力促进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我国曾饱受强权政治之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不对外搞霸权那一套劣行。

中国目前尚不够强大,即便将来强盛起来,也绝不称霸,不搞扩张。这是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思想原则、道德观念和处世理念决定的。与过去一二百年相比,我国确实强盛了许多,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运筹手段更加丰富和多样,在许多方面能够更有作为。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背离我国长期坚持的正确立场和根本原则。

如前所述,外交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基于这一目的,处理任何外交事务时,为与不为,大为或是小为,进与退,软与硬,都必须审时度势,权衡利弊,量力而行,争取最佳成效。如果不顾形势环境、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盲目逞硬示强,不仅无益,反会致害。纵观世界各国外交实践,都不是以软硬作衡量标准的。凡关及本国核心利益的问题,立场和态势通常表现强硬,但在具体处置时,则要根据条件的现实可能,并为赢得国际同情,往往采取高姿态,表现得“通情达理”,甚至以适度的局部妥协而赢得全局的有利结果。解决问题既需要原则性,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硬与软是相对而言,都是斗争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坦率说,我国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都是真正的爱国者,没有一个软骨头。他们一年三百六十多天,日夜守卫在外交战线上,为维护国家的利益贡献出自己全部精力和智慧。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理念,方向是正确的和光明的,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办好。我国综合国力确实已取得重大提升,但更要清醒看到总体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恰如其分地判断我国的国际地位,实事求是地估计我国对世界能够发挥的能量和影响力。对我国外交来说,既要充满自信,也要保持理智,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