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 心慌 金融“空手道”还能玩多久?

钱荒 心慌 金融“空手道”还能玩多久?

钱荒,心慌!近日,原本财大气粗的银行竟然也闹起了“钱荒”,除了在银行间市场借起了“高利贷”,还发行了大量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记者采访发现,所谓“钱荒”背后,是近年来银行的过度扩张和资金结构性错配,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成了金融机构以钱生钱的“空手道”游戏。

战略机遇期 冷战 美国 中国 中美关系 于洪君

银行“手头紧” 理财来救场

进入6月下旬,各大银行“抢钱”进入白热化,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送大米、送油已是“小恩小惠”,甚至有银行“存100万元返现2万元,按100万元照给收益”。

上海市民高先生近日接连收到多家银行发来的理财产品营销短信,收益率达到5%的比比皆是。“有一家银行推出了41天期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了7%,我一大早去银行排队,结果还是没抢到。”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建设银行近日发行的一款33天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创下7.39%新高;仅隔数天,招商银行就推出一款100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竟然高达12%!

“银行短期资金流动性突然紧张,只好用较高的收益来吸引投资者口袋中的资金。”上海某城商行投行部人士说,“哪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基本就可以说明哪家银行最缺钱。”

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24日,沪深股市开盘即直线下挫,跌破2000点重回“1时代”。一些货币基金也遭遇十数亿元的巨量赎回。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银行还可能面临理财产品兑付压力。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布报告指出,中国金融领域持续的流动性紧张可能会使一些银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按时履约的能力受到制约。在6月份的最后10天,将有超过人民币1.5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届时银行资金面又将迎来考验。

在很多人看来不差钱的中国银行业,频现“手头紧”。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大幅飙升至13.44%,盘中更是一度达到30%,创下历史新高。“这是银行跟银行借起了‘高利贷’。”一位业内人士调侃说。

银行、信托、券商们的“金融空手道”

然而,银行真的缺钱吗?

实际上,今年以来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速较快,5月份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8%,人民币存款余额逼近百万亿元大关,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

“内地银行业当前出现的‘钱荒’现象,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集中爆发的表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说。

业内专家认为,除了热钱流入减速、半年考核时点等原因之外,当前流动性紧张的原因之一,就是银行们一面疯狂放贷,一面通过大量的理财产品,把信贷隐藏到“影子”里,进而流向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受调控领域。

某开发商愿意以14%的成本融资,通过中间人找到银行,中间人收4%的中介费,银行收4%管理费,给券商、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1%的通道费,做了一个预期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这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虽然有所夸张,却真实地反映了融资链条上各方的话语权,而理财产品购买者往往成为风险的最后承担者。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我国利率尚没有市场化,银行以低成本获取资金、以高息放贷赚差价。为了提高利润,就不断加杠杆--原来赚1%的利润,杠杆放大10倍就能赚10%。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7.1万亿元,信托产品7.47万亿元,保险资产7.4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1.89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却是‘虚胖’,并没有真正创造社会财富。金融机构为了追逐利润,把资金引向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如中西部一些地方融资平台愿意以18%的成本发行信托。”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