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部队
维和行动是拓展国家利益、展示我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平台。
目前,中国共有10支维和部队共1674人在5个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5个任务区分别在刚果(金)、利比里亚、黎巴嫩、苏丹达尔富尔和南苏丹。
自2006年开始,北京军区65集团军担负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任务。8年来,派出9批13支维和分队,创造了赴利比里亚出动人员最多、执行任务最重、安全事故为零的维和纪录。
近日,又一批官兵即将奔赴维和一线,行前他们都在做些什么?请随记者一探究竟。
“营门哨兵报告,现有百余名携带棍棒等危险物品的当地民众正向我营区接近,请指示!”“坚守哨位、加强防卫,发放警报信号!”“防暴组前出,展开防卫队形!”……
6月28日,在北京军区65集团军工兵团模拟的非洲维和环境训练场上,维和部队“营区警戒与防卫”课目汇报演练正在进行。随后,工兵分队工程机械驾驶员“一专多能”精准训练、运输分队车辆技能驾驶、医疗分队批量伤员救治等课目一一上演。
“行前演示是为了检查训练效果,更是让待命部队尽早进入状态。”工兵团团长周朝晖介绍说。
演练场上,维和战士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蓝盔部队,在旁人眼里看起来帅气十足。
据了解,赴利维和部队由运输、工兵、医疗三支分队组成,每批500多人。其中,运输分队主要担负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各类保障物资、国际救援物资等运输任务,工兵分队主要担负战区工程保障和道路维护等任务,医疗分队主要担负战区二级医疗保健、紧急救护等任务,担任维和任务时间一般为8个月。
40天集训不少于280小时
“白天晒太阳,晚上晒月亮”,“白加黑、五加二”是维和部队行前训练的家常便饭,随时进行演练之外,工兵、运输、医疗各分队还组织周末和夜间进行战术动作训练。
“满负荷训练,汗水、血水混到了一块儿。”工兵分队桥梁中队的战士王宁向记者说起紧张的训练。按照我国加入联合国一级待命机制安排,行前准备时间为90天,集中训练40天不少于280小时。
今年虽是第一次参加维和,王宁并不犯怵,因为他手里有一套行动指南:《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能力需求报告》,细化论证了工兵分队29类岗位、运输分队24类岗位、医疗分队9类岗位的具体能力指标;《维和部队行前训练指导法》,系统规范了行前训练的形式方法和步骤。
维和部队行前训练,是对官兵维和急需能力的集中强化训练,是确保维和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支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自1992年我国正式担负国际维和任务以来,维和分队训什么、怎么训、训到什么标准、如何检验评估等一直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
以执行维和任务需求为牵引,在总部和军区指导下,65集团军制定了《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能力需求报告》、《维和部队行前训练纲目与考核纲目》、《维和部队行前训练指导法》、《维和部队行前训练组织领导与管理规范》以及《维和部队行前训练保障标准及方法》等“五个一”的理论成果。“经过多批维和分队试训完善,这些成果已经成为赴利维和部队行前训练的基本依据和遵循。”周朝晖说。
曾在2009年作为医疗分队长的251医院副院长王炳胜介绍,在“五个一”理论成果基础上,他们还梳理总结出维和医疗分队行前训练所需的23个专业和96个重点课目,编写成《维和医疗分队行前训练教案》等。
携带20万件物资器材
5号运输车突然出现故障,车队被迫叫停。转眼间,十几名当地民众朝车队迅速靠近,车队官兵见此迅速按照应急预案展开行动。数十名全副武装的驾驶员迅速占据有利地形进行警戒,两名驾驶员紧急抢修故障车辆。几分钟过后,车队迅速驶离危险地域……
“这不是演练,而是中国第十一批赴利维和部队在执行长途运输任务中的真实场景。”65集团军作训参谋于学海向记者讲述了他2011年作为运输分队副大队长的一次难忘经历。
在利比里亚,才能体会什么叫与战争零距离:经常听到枪声,处处可以看到战争留下的痕迹。虽然很多官兵带着对异国他乡神秘的感觉和迈出国门的那种兴奋心情,但安全是不能忽视的重中之重。
在维和部队行前准备展示广场,涂有UN标识的装备车辆一字排开,记者遇到正在核查物资的工兵分队作战队副大队长刘建远。他本来是工兵团营长,今年将第三次踏上维和征程。“2006年4月首次参加时,心里有点害怕,以为是去打仗了。”刘建远说,虽然刚下飞机时,炽热的阳光、茂盛的植被、潮湿的空气、红色的土地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破旧的民房、满是弹孔的墙壁、坑坑洼洼的街和大都衣着简陋的人们,给人一种满目疮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