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鼓励民资政策缺落实
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国务院“非公36条”明确“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等领域,加快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随后各种政策相继面世,都为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事实上就民间资本现在的状况来看,进入垄断行业早就不存在任何制度性障碍。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没有政策扶持,而在于政策的落实还不够。
民间资本面临四难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长春:民间资本可能面对的困难有四:一是与原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竞争;二是部分领域可能要有长期“忍受”较低的投资收益率;三是民间资本与资金、技术密集度高的行业要求的差距;四是行业领域内多年形成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所以既要考虑民资收益、风险问题,也需要深化改革。
动员社会资本意义重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本的意义非常重大。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我们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变。市场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是各种各样的投资者,而不是政府。作为传统垄断行业的新入者,民间投资者将面临外部政策环境和市场内在要求的双重挑战。
推进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破除民间资本准入的“玻璃门”障碍,可以有序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村镇银行、民间资本参股、入股金融机构;也可尝试对国有电信企业实行股权出让民营资本等。要以市场化方法运作,理顺价格机制和体制问题,加强监管,加大技术、资金、土地、税收待遇等政策支持,推进民营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陈恒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