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抑制高房价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前提

【案例】抑制高房价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前提

 【中国梦想案例】

   编者按:住建部面临人民住有所居的期望——遏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让人民买得起房。房地产领域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层最不满的领域,因为高房价正在吞噬他们的“中国梦”。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高房价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经济的顽疾

不少专家和楼市“大嘴”(如任志强等)屡屡抛出的“神论”更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当然对此小编也就只能吐吐槽,愤愤青。不说吧,心里不爽,说了吧,貌似也没用,但是忍了又忍,笔者还是要把这个文章发出来。不久前,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爆出又一个楼市“高论”,称“高房价不是为了让富人发财,而是让穷人能住上房子”。此番言论不仅引爆互联网,更被《人民日报》批为“奇谈怪论”和“歪理邪说”。对此,金岩石在个人微博做出回应,称(房地产)市场是买卖双方的博弈,成交即合理!

金岩石连发两条微博,对自己的“高房价有利穷人”言论进行自辩。他觉得普通住宅和豪宅都是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而两者也形成了差异化的税费,豪宅税费高。征收高税费只能让房价更高,但是政府应该“劫富济贫”,承担提供保障性公租房的社会责任。“市场是买卖双方的博弈,成交即合理,高房价伤及贫民,故保障房是政府的良心!”他还反问道:“《人民日报》文章的主导思想依然是让商品房巿场承担保障责任,为政府的失职开脱。请公论:保障房责任由谁承担?豪宅补公租何错之有?”

金岩石向以“敢言”和“大嘴”著称,其多次发表“惊人”言论。“黄金剩女经济学”,即剩女多的城市房价高。在提及股市走势时,他说:“沪指2000点是慢牛起点。”早前,这位“索罗斯的中国门徒”、“纳斯达克市场的活字典”还预言,北京的房价未来会涨到每平米30万。

高房价的十大危害

一、家庭负担,包袱沉重

“鸟有鸟巢,鸡有鸡棚”,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得有个窝,房价再高,也得咬紧牙关,收紧裤带去买。这是当前许多工薪阶层买房的现状。房是买了,包袱也就由此背上了,使原来一个或两个,甚至更多的轻轻松松的自由人,从此变成了仅有”死资产”,没有消费力,身负重担的“房奴”。要到什么时候能够轻装上阵,少则十年、二十年,多则这就难说了,有的可能从此翻不了身。可见高房价,害人之苦。

二、消费结构,严重扭曲

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说衣、食、住、行、文、教、医,每个家庭的消费,需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才能使每个家庭成员过上幸福的生活,得到全面的发展。可一旦全家竭全部之积蓄,统统投到房屋这一件上,其他什么衣食行……,或说文教医……只能少顾,甚至无法顾上了。据有关部门分析,一个家庭合理的财产结构,房产一般只占其中三分之一,最多不能超过二分之一。而我国在高房价面前,一个工薪家庭的房产,一般要占全部财产的80%、甚至90%以上,而且这不是真的家产,是背负沉重包袱的债产,至使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失衡,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而且影响人的全面发展。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由消费结构失衡,影响到心理素质失衡,做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事来。

三、银行信贷,千钧一发

在房产市场中,银行起着双重的作用:一边贷丶款给房产开发商,使他们能租地建房;另一边贷丶款给购房者,使他们能有条件购房。开发商卖掉了房,把钱还给银行,使银行再有钱贷给购房者,这样就完成了由钱到房、再由房到钱的一个循环。这个循环能否顺利和可持续地不断进行下去,关键是两条:一是购房者能否按期还款,如果购房者不能按期还款,银行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二是开发商建了房,能否按预期卖掉,如卖不掉,开发商就无法按期向银行还贷,银行资金链也会随之断裂。两种情况,一个焦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者是否有钱购房,己购房者是否能桉期还贷。在正常房价情况下,这是没有问题的。何谓正常房价?据国际上有关权威部门测算:住房价格与家庭年收入比例比较合理,如美国的比例为4倍,日丶本为8倍,新加坡为5-8倍,我国香港为8倍左右。这种比例,表明购房者具有还贷能力,银行就不会有风险,房产市场也能持续进行。据《上海证券报》2009年12月18日一文《高房价危害性己远超想像》中揭示:一些城市房价收入比,己超过20倍。其实,这还是算低了的。这就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只要广大工薪劳动者无力买房,房产开发商就会卖不掉房;己购房者无力按时还贷,两股危机全向银行袭来,银行就会难以抵挡。这不是抽象理论分析,而是银行面临千钧一发的现实反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