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储蓄资金,由活变死
城乡人民的银行储蓄,本应是具有充分活力的资金。城乡人民根据生活需要,可以随时取用。工商企业需要资金,随时可以向银行贷丶款。资金活的标志,就是流得快,转得动。但如果把大量储蓄资金投入房产市场以后(适量投入是可以的和必要的),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房产不是即时消费商品,而是耐用中特殊商品,一般使用寿命至少在五十年、甚至上百年左右。因而房贷还款时间特长,十年、二十年、甚至在三十年左右。如果房贷资金适度,对整个资金流动影响不大;如果房贷资金占用比例极大,就使活资金变成了死资金。如加上房产开发商和住房购买者,无力按期还贷,那就更使城乡储蓄资金由活变死了。
五、内需“马车”,难以快动
我国经济发展,靠着内需、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的拉动,其中内需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内需的持续增长,国家经济的增长才能建立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工薪劳动者的收入是一定的量,投入购房的钱多了,用于其他消费的钱就少了。房价合理,影响不大。如果是高房价,那就是把劳动者收入的大部、甚至极大部分,投到购房或租房上,其他消费只能是紧缩再紧缩,减少再减少,造成我国多年来内需不足。有人认为,房产业是能带动多项产业发展的部门,不会影响内需不足。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民的消费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耐用消费、短期消费和即兴消费。由房产带动的消费,大多为耐用消费品,一旦购入,可用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在购入的时候是消费,此后就处于长期不消费。要使内需始终保持旺盛的气势,最主要的是要使后两种商品能源源不断地消费。
六、社会分配,加剧恶化
分配差距过大,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一大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如何缩小分配差距?既需从第一次分配着手,也须协调好第二次分配。而在高房价的情况下,却起着相反的作用:高房价,标志着房产开发商获得了更多、更高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拉大了与建筑工人收入的差距;高房价,又表现为对价格的垄断,要求购买者多掏腰包,使劳动者仅有的一点收入,除了有一部分流进了地方政丶府的腰包外,极大多数则以房价形式流进了开发商的腰包,结果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导致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
七、地区经济,饮鸩止渴
对一个地区来说,经济的持续发展,坚实的基础,靠的是政丶府的正确决策,合理的产业结构,广大人民劳动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对政丶府的要求很高:政丶府必须廉洁勤政、深入调查、服务人民,等等。省力的途径有没有?有!这就是近几年有些地方政丶府找到的妙法――炒土地、炒房价。通过地价抬高房价,抬高了房价,再推动地价……这样一来,财政收入有了,GDP也上去了,可谓一举数得。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天会炒完。因而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将会过早地诱发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衰退:一方面,炒地炒房将迅速拉升本地区的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使竞争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无疑在给以后的财政挖坑,造成一系列后续问题。从一线城市这两年的情况看,去除房地产虚假因素,已经出现了衰退迹象。如果弹性系数差的二、三线城市也这么做,那后果将更不堪设想。
八、刺激预期,恶性循环
住房消费,分为即期消费和预期消费两类。即期消费,是指当前就需居住的房屋;预期消费,是指要过三年、五年或十年以后才需要的房屋。在合理房价的情况下,两类购房者时序非常清楚,预期消费的购房者,决不会提前购房。因而房产市场能有序推进,供求能大致平衡;在高房价的形势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许多人为了怕今后房价不断上涨,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把预期购房变为现期购房。有的不仅提前为自己买好房,甚至为儿子、孙子也买好了房,於是不断加剧房产市场的供求失衡,房产市场的供不应求,进一步推动房价的上涨。
九、民怨日增,影响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企盼目标。但在高房价的刺丶激下,却与此背道而驰:由于房价疯涨,使许多人买不起房,难免抱怨日益增多;开发商为了多赚丶钱,就要多征地,多拆房,引发群丶体丶性丶事丶件不断;地方政丶府为了靠出租土地,保财政,站在开发商一边,帮开发商讲话,造成政丶府与人民的矛盾,等等。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消除上述矛盾,就必须使房价回到正常水平,建立起合理有序的房产市场。
十、疯涨不止,危机无情
对我国当前的房产市场,国际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一种可称之谓“无害论”。认为中国房价不高,房产市场很正常,用不着杞人忧天;另一种可称之谓“崩溃论”。认为不仅中国房产市场己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且整个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叫你听了毛骨悚然。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房产市场,既不是太平无事,也绝非要马上崩溃。客观的现实是,有泡沫,需解决,如任其发展下去,那确实终有一天会破灭。何谓泡沫?通俗的说,是由于大量的房产投机资金通过抢购房产,使房产市场出现了高比例的“伪需求”,从而导致房价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的现象。对我国现实的房产市场,虽不能把它看成己成崩溃灾难,但也确不能掉以轻心。存有泡沫是客观事实,如不认真对待,防微杜渐,泡沫一旦破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一、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伪命题
二、高房价造就严重的社会分化,影响消费扩张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三、高房价和建筑垃圾化是中国政治腐败的标志,形成党群、官民对峙局面,严重损害了共产党的声望
四、高房价是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障碍,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高房价
五、向高房价挑战、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住建部面临人民住有所居的期望——遏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让人民买得起房。房地产领域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层最不满的领域,因为高房价正在吞噬他们的“中国梦”。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健康,还会影响到中产阶级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影响到政权在其心目中的合法性。因此,住建部长面临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可以预见,中国过去10年一直持续的两位数增长景象可能不会再现,决策层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主动让经济发展速度降一降,以兼顾经济的健康与社会的稳定,保护社会。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这一目标,是新任住建部长不得不思虑的一项课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