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怎么构建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怎么构建

核心提示: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突出环节。要合理分解与配置重点岗位的权力,加强对这些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1.明确目标。长远的战略目标是通过一系列预防腐败工作制度、措施和机制的建设,实现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当前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目标应以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门为重点,针对各级政府和工商、税务、海关、国土、财政、金融、产权转让、城建开发等容易发生权钱交易腐败行为的领域和这些部门中涉及干部人事管理、财务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等环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重点突破,全面覆盖。建立权力结构配置科学、权力运行规范透明、预警处置准确有力、风险防控措施及时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2.基本原则。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原则。紧紧围绕党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战略,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相结合,在宏观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纳入国家惩防体系整体布局统筹考虑。

改革创新原则。在廉政风险防控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尊重基层单位和普通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防控模式和工作方式。

从实际出发原则。针对不同地区、部门、岗位的特点,合理确定本单位、部门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按照不同行业、部门特点和廉政建设发展水平,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实现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创新管理方法

1.构建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制定相关制度。结合行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体制、司法体制、财税、投资、金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规范公共资源的交易以及管理,从体制、制度、机制上消除腐败滋生和泛滥的条件、机会,有针对性地制定廉政风险防控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廉政风险行为发生的因素。

规范权力运行。科学配置行政权力,通过分离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强化权力之间的制约关系。进一步明确权力的边界范围、运行程序和实施标准,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避免权力被滥用。

完善各项配套机制。加快风险动态管理、廉政风险预警处置和检查考核评估等机制建设,对权力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调整廉政风险防控的内容和方法,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2.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容易出现廉政风险的重点对象。在日常行政管理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中负有一定责任的领导干部,具体工作部门中分管人事选拔调整、纪检监察、行政审批、司法裁判、行政执法、行政监管等权力的领导干部和分管人、财、物等关键岗位的具体工作人员是风险防控的重点对象,要对他们的用权标准和用权过程进行重点监督。

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点领域。涉及基建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土地出让、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的领域容易出现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这些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集中精力,重点防范。

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突出环节。要合理分解与配置重点岗位的权力,加强对这些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例如,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要实行评审、决定和绩效评估分离;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要实行投资、建设、监管、使用权力的相互分离;专家评审事项要实行审裁分离及对专家管用分离,重大、复杂、敏感的事项要实行集体决策;政府采购要实行管理、采购的机构、职能、财务、人员分离;公共资源交易过程要实行主管、办理、评审、监督权力相分离;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的管理要实行调查权、决定权和执行权的分离。

3.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系统。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网络公开运行及在线电子监察系统,把廉政风险点、公共资金使用和公共资源配置等情况纳入电子监察的范围。根据部门权力运行流程把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把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措施等内容逐步纳入电子监察范围中。

建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将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权限、时限等数据,通过程序设计固化为工作流程,实现用制度管理人,用机器管权,如有违反程序、逾越权限、超过时限的行政行为,系统会自动进行风险提醒。同时,将政风行风评议、投诉处理、信访举报、风险等级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纳入廉政风险综合信息平台之中,实现各系统信息有序连接。

研发预防腐败信息分析和预警系统。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现代管理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搭建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库,收集、分析廉政风险点,并设立相应的监察点,依托网上监察系统实现对风险点的动态、实时监控。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处置和督促整改机制,实现风险信息跟踪记录信息化评估分析模块化、监控预警动态化。

    三、建立健全配套措施

1.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全社会认识水平。积极宣传廉政风险防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头脑中树立起廉政风险意识。消除“风险防控无效”论,引导民众树立廉政风险防控的信心和决心,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增强公职人员的危机意识与责任感。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实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的宗旨、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融入有关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之中,将廉洁从政转化为各级官员的职业操守和自觉意识。

树立人民群众的反腐信心。强化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廉政风险防范、对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与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廉洁的社会风气。

2.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有机结合。从目前开展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过程来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架构科学合理,措施得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整个制度的设计还是一种闭环系统,依托于纪检监察机关、党政机关来构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内容,在现有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体系框架里没有凸显得很清晰。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没有外部监督的参与,就容易出现制度的效果不明显,甚至流于形式的情况。”(“专家:廉政风险防控单靠纪检党政机关不够”,《瞭望新闻周刊》,2011年9月19日)所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仅要依靠纪检监察机关、党政机关,还要广泛发动群众,引入外部监督力量,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

(作者: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吉林省国家税务局机关纪委书记)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