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居安思危,应对挑战(3)

五.居安思危,应对挑战(3)

问题二:美国打科索沃动机何在?

有人会问,科索沃地区并不生产石油,美国人为什么还要打科索沃战争?打科索沃战争与美元有何关系?在打响科索沃战争之前,很多人都相信西方宣传机器的一面之词,认为美国人打南联盟,是为了人道主义干预。因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西方媒体联手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说米洛舍维奇的南联盟政权在科索沃屠杀了9万阿族人。事后证明这完全是一个谣言,但是当谣言澄清之后,美国早已征服南联盟。

要洞察美国打科索沃的真正动机,需要把日历前翻。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99年3月,但耐人寻味的是,1999年1月1日,发生了另一个重大事件:欧元正式启动。当时欧元和美元汇率是1∶1.07,欧元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结算货币,对美元霸权地位构成挑战和威胁。仅仅两个月后,科索沃战争打响。战争尚未结束,世人便发现,深受战争创伤的,不仅是南联盟,还有欧元。有欧盟各国空军做帮手的72天的狂轰滥炸,最重要结果,不仅是米洛舍维奇政权垮台,还有欧元与美元汇率倒挂,由1欧元兑换1.07美元,变为0.82美元兑换1欧元,欧元跌幅达30%。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打科索沃战争是“项庄舞剑,意在‘欧元’”。西方人常常标榜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但美国人在欧洲的腹心地带打仗,首先破坏的是欧洲投资环境,从而使欧元刚刚诞生就立刻面临夭折危险,因为美国绝不能容忍还有其他货币与美元平分秋色,即使是欧洲兄弟的欧元也不行。

理解美国人的这种心思并不难,在欧元出现之前,美元是世界唯一的储备货币、基准货币,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贸易结算几乎都是用美元,意味着美国拥有向全世界征收隐形铸币税的权力。突然间冒出欧元,一个庞大的欧元经济体从此后不再由美国人缴铸币税,对美国的打击不仅仅是铸币税的损失,而且是美元霸权根基的动摇。是可忍,孰不可忍?美国人即使不是意欲除之而后快,也必定会果断出手,对挑战者实施毫不留情的打击,因此,科索沃战争爆发不可避免。

此外,科索沃战争向我们展示的美式战争与美国金融大战略关系,不仅仅体现在美元与欧元的货币霸权之争上,其他现象同样耐人寻味。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前,大约有7000多亿热钱在欧洲游荡,寻找投资去向,因为此时欧洲上空战云密布,投资环境恶化,一旦战争打响,投资就可能面临颗粒无收、血本无归。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所有投资者的信条,而且还要安全获利。如果不安全,宁可不投资,这也是投资者的信条。

结果,战争刚一打响,7000多亿热钱中有4000多亿立刻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直接支持美国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美国有史以来从未有如此漫长的经济增长期。

另外的2000多亿则去了香港,香港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么多钱?显然是那些投资人或投机家,看好中国内地市场,以香港为跳板,进入中国内地。蹊跷的是,不早不晚恰巧发生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美军5枚导弹“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接下来,美国人惯用的通过军事手段改变他国投资环境,用炸弹像驱赶羊群一样驱赶资本的情况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一个星期之后,滞留香港的2000多亿热钱从香港抽逃,又去了美国,4000多亿热钱全部流向美国,支持美国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一直到小布什上台,经济繁荣期才告结束。

问题三:打阿富汗并非反恐,而是要打回全球资本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吗?

从以上例证可以看出,美国发动战争和其他国家间发生的战争,从目标到方式再到结果迥然不同。美国战争除了改变他国投资环境之外,还驱赶资本流入美国。因为储蓄率只有2%,现在也不过刚达到6.9%的美国,需要大量美元回流,以支撑这个国家的资金流动性。这是美国在过去20年里,连续在伊拉克和科索沃打仗的原因,同时也是以反恐为名,仓促打响阿富汗战争的原因。

为什么说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仓促打响?因为 “911”发生后不到两个月,美国就打响这场战争,这完全不符合美国打一场局部战争的战争准备规律。1980年之后,美国连打四场战争,除阿富汗战争之外另外的三场战争,美国战争准备时间都在半年左右,这意味着美国打一场局部战争需要半年准备,但是阿富汗战争却是例外,仓促到美国人打仗打到一半时,居然打光巡航导弹,怎么办呢?五角大楼只好下令打开核武器库,拆下核弹头,换上常规弹头,又打了近千枚,才打下阿富汗。

既然明明知道打一场局部战争需要半年时间准备,那美国人为何不准备充分再打这场战争呢?因为时间不允许,美国经济形势不允许。这个时候正是“911”发生后不久,大量资金开始撤离美国。因为全球投资人突然对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资环境——美国产生疑虑。美国是全球金融中心,纽约是美国金融中心,而华尔街是纽约中心,世贸大厦则是中心的中心。这个中心的中心居然让恐怖分子撞毁了,谁还敢对你的投资环境保持信心呢?于是,从这时起,据说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美国,前面提到美国每年需要吸纳大约 7000多亿美元的净流入,这时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美国,而这一年还有几个月的日子要过,无钱怎么行?所以美国迫切需要用一场战争打回全世界投资人对美国的信心。

果然如此,当阿富汗战争打响之后,巡航导弹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琼斯指数就在短期下探后很快回升,华尔街一片叫好,随着战况进展顺利,大量撤离的资金又陆续回到美国,这场战争重新打回了全世界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向全世界展示的现代战争理念是,如果美国投资环境恶化而短期内又无法改变的话,那么就用战争把其他地方打得更坏,反衬出美国相对好。你不是认为美国投资环境不安全吗?那么美国就打一场战争给世界看,美国仍然是最强大的,美国人想打谁就打谁,你要觉得美国投资环境不安全,还有别的地方比美国更不安全,那个地方还在发生战争。这就是美国军事力量如何为金融大战略服务的过程。

3.7 美国为何采取“离岸平衡术”包围中国?

从世界战争史看,海洋大国和陆地大国天然就有对立。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所说,如果欧亚大陆上的国家联成一片,美国就会成为欧亚大陆之外的一块小岛。美国对可能支配欧亚大陆的任何大国都有戒心,无论中国、俄罗斯还是欧盟,而美国对中国的戒备心尤盛,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世界战略焦点转向中国。二是美国神话已经破灭,物极必反,有盛必衰。美国的相对衰落对中美关系其实挑战性更大。在霸权处在衰落期时,更容易与其他国家发生冲撞,因为任何霸权国家都会害怕失去支配地位。

美国对华战略从来不是单向度的,是复杂多维、相互矛盾的混合产物,因为中美之间不再像冷战时的美苏那样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依存,不能忽略多种因素对中美关系影响,而单单强调一种因素的作用。

冷战后美国采取“离岸平衡”策略,即美国并不完全参与地区事务,而是退居幕后,在每个地区的较量和纷争中扮演裁判和警察角色。而且美国也处于战略转型期,国内存在各种思潮,鹰派纵然始终存在,但亲华派也大有人在。

自从前苏联倒台之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攻城掠地,将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不但将前苏联的国家纷纷纳入自己麾下,还将曾经和中国友好的国家,也纷纷进行颠覆和策反。

美国的为所欲为,言而无信,双重标准,无以复加。如同下棋,由于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两边濒临大洋,敌军难以登陆美国本土,除非是核战争。而美国与前苏联对抗时极力避免美苏之间直接冲突。同样,与中国对抗,美国也会极力避免直接武装冲突。通过其盟国及地缘政治优势,形成围堵、压制局面,迫使中国花费大量资源应对,严重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从而达到遏制效果,导致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流产,即自我崩溃的风险情景,像前苏联分裂一般。

3.8 特殊政治生态:经济上依附于中国这棵大树,安全上却抱着美国的大腿

中国经济成就的邻近效应减弱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的冲击,提振了东南亚经济。但是,中国的影响力又令人担忧,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与中国曾发生不愉快的“陈年旧账”。这些国家政府不得不在安抚本国民众不安情绪和争取中国好感之间“走钢丝”。瑞典亚洲问题专家维恩.索德林说,中国周边国家存在“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态:经济上依附于中国这棵大树,安全上却抱着美国的大腿。”

中国与近邻关系包含三重涵义:一是军事包围圈,主要是冷战时期遗留至今。二是历史友好圈。中国与有好邻邦友谊源远流长,长达数千年历史,比军事包围圈历史久远。三是发展圈,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双赢多赢圈。无论是新加坡小国,还是日本“重量级”大国,它们既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又与中国互利互惠的贸易往来。在日本小泉时代早就有类似说法,比如“价值观外交”、“自由民主之弧”等,与“C”形包围圈异曲同工。

面临三位一体圈子,中国与周边邻国不可避免会产生摩擦,既可能来自冷战思维,也可能来自发展过程中的碰撞,或者对不同文明的误读。

3.9  超级大国本意是削弱和分裂中国

美国为了维持和夺取全球霸权,不惜损害众多盟国利益,没有商量余地,如利用苏伊士运河事件打击英国和法国,并非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纯粹只考虑美国核心利益。

当今世界唯一可以对美国世界霸权形成威胁的就是中国,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和迅速,中国模式的成功,实力的增长,都对美国“核心利益”形成强大冲击。美国在策动前苏联金融危机分裂前苏联后,转而针对中国,拿中美关系当儿戏,形成围绕中国的包围圈,在东海、南海、朝鲜半岛、藏南问题、台湾问题上掺合搅局,千方百计阻碍中国发展,如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公开表态支持台湾民进党,奥巴马多次会见达赖,对台军售、支持疆独、藏独、台独,调动航母群和最新战机与日本、韩国、越南、印度、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等国联合军演等,都是将中国视为头号威胁的表现。不但领土问题难以妥善解决,更重要的是侵犯了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尊严。

2001年发生“911事件”,相继出现米舍洛维奇、本拉登、萨达姆、卡扎菲,今天又有叙利亚、巴基斯坦、伊朗等,迫使美国转向反恐战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无可置疑,霸权给美国带来很多利益,如铸币税、投资贸易便利、政策倾向便利等等,因此无论何时美国都不会自动放弃世界霸权。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中国都会成为美国国策潜在的头号敌人,美国亡我之心根深蒂固、坚定不移,并不会因为中国妥协就会减弱。美国不搞世界霸权就等于失业,失去一切,因此无论怎么做,中国也不可能成为美国的长期朋友。

削弱和分裂中国是美国的基本国策,并不会因为不同的政党或不同的总统而改变。美国秉承的是盎格鲁萨克森思维,认为“别人的势力损失就是自己势力增长”,英国人一直就是这样到处制造麻烦的。美国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不应对美国抱有幻想,要清醒对待。

4.  执政党建设的挑战

何谓执政,为何执政,怎样执政?当今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程度、党面临执政挑战的严峻程度、人民群众期盼诉求的强烈程度等三个“程度”前所未有。干部管理制度俗称“吏治”、干部管理部门俗称“吏部”、干部自身俗称“吏人”,被概括为“三吏”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执政党面前。如果说“三农”问题是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问题,那么“三吏”问题就是为解决党长期执政的根基问题。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人亡政息的教训尤当引起警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4.1  执政规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趋势。而执政规律具有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从人类社会发展变迁历史进程看,执政规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一般执政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政治领域的集中表现,是任何阶级或政党掌权执政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特殊执政规律是不同政权和政治制度运行特点的具体表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既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也应学习外国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政党活动共同遵循的规律,吸收政治文明建设成果。

执政即执掌政权。中国共产党掌权执政应遵循一般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性质变化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方向;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民心向背变化始终是决定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表明:顺应民心,革命就能战无不胜;顺应民意,建设就能繁荣昌盛;顺应民声,改革就能生机盎然。

中国共产党掌权执政又具有自身特殊规律,即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运用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其特殊性与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具体国情紧密相联,是党的先进性、执政基础的广泛性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民族性有机统一,表现出鲜明特点,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

履行执政职能和责任,除了构建制度框架、组织体系、宪法和法律体系外,还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所谓执政能力,是政党治理国家的本领,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科学驾驭、综合运用执政制度、体制、方式,以及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在不同国家,不同的政党,执政宗旨和内容迥然不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就是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正确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全心全意代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4.2  执政能力建设内涵

执政理论建设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抓手”,将为改革提供巨大理论和实际操作空间。怎样把握执政能力建设内涵?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主体、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方面。

一是执政主体,即整个执政党,是执政能力直接载体。执政能力表现在执政主体的能力和水平上,既包括党的领导干部,也包括作为组织的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是执政理念,即执政指导思想,主要是价值取向。党长期确立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都是党的执政理念,表明党执政宗旨、目的和价值取向。

三是执政体制,即政治体制,经济有体制,文化、科技、教育有体制。政治体制建立在基本制度之上,是执政能力基础。党执政活动运行机制及效率的顺畅、灵活、高效与否,取决于制度和体制设计科学、合理、便捷与否。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至关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坏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应推进执政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进程。

四是执政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执政基础是人民基础。只有人民拥护、人民授权、人民支持,党才可以执政,也才可以执好政。人民群众是党执政最重要最宝贵的基础。

五是执政方略,即执政大政方针、战略策略,如“三步走”战略、依法治国方略等。

六是执政方式,即执政方式方法,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协商的、契约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和手段。执政方式科学、规范、合理,执政水平相对就高,反之,就会步履维艰。应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方式。

七是执政资源,阶级基础是资源,人民信任和拥护是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是资源,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是资源,历史经验是资源,历史传统是资源。要更多地创造、扩展和积累资源。

八是执政环境,即执政活动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国内,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宽裕的经济生活环境;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生活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奋发向上的精神生活环境。在国际,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文明新秩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3  悲欢离合晴雨表:党群关系是基本社会关系

《三国演义》开场白:“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时期,曹操屯兵赤壁欲进攻东吴,周瑜与孔明商量火攻,可此时季节已过没有东南风。一步三计的周瑜心急如焚,气火攻心,病由心生,无可奈何地哀叹:“人有旦夕祸福。”三步一计的孔明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慢条斯理,心平气和地说:“天有不测风云。”并送周瑜“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刮起东风。由此可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众所周知,中国即是全球头号人口大国,中国共产党又是世界第一大政党,举世无双。在中国社会政治结构中,共产党与14亿人民是基本政治关系。除了人民与共产党的关系之外,没有其他政治关系如此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不可复制。因为其他八个参政党、议政党党员总和不到百万,社会新兴阶层民营企业家不足800万,所谓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精英更是凤毛麟角。基本人口国情是,一方面是2700个县级单位,402万个党的基层组织,8300万名党员和2000万名干部的世界第一大党,群英荟萃,人才济济,阵容雄厚,这些战斗堡垒使党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构成执政党坚实组织基础,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党的坚强助手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的事业锦上添花,并拥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敢打必胜”的强大人民军队,为党保障安全;又一方面,是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14亿人口。所以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就是党群关系。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责无旁贷,至高无上,党之存亡,国之兴衰,在此一举。

4.4 作风是人民直接判断执政党沉浮的风向标,共产党对作风建设历来诚惶诚恐

党处于执政地位、指导方位,作为当家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核心问题,其作风建设与民心息息相关。作风是人民直接判断执政党沉浮的风向标,党群关系离合的晴雨表,制度改革虚实的温度计,法制建设完缺的分水岭。作风问题关系14亿人口的民心与党心是否水乳交融,力是否扭成一股绳,路是否往同一方向走?还是貌合神离、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同床异梦、心猿意马?关系党群关系的离合悲欢,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国文化何去何从。共产党对作风建设历来是望而生畏,谈虎变色,提心吊胆,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小心翼翼,不敢怠慢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既经历文化革命风暴洗礼,又沐浴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沉浮升降,今非昔比,纷繁复杂的生活经验使人民群众日趋务实,往往漠视顶层官僚方针政策的形式主义设计,忽略穿靴戴帽、叠床架屋、烦文缛礼的大张旗鼓宣传贯彻活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不是听党口若悬河、天花乱坠说什么,而是拭目以待,用能够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看党做什么?人民从党风推及制度和法制健全与否。

单位制度的改进,法制建设的完善,轻重缓急,常常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只有党风离人民群众最近,千丝万缕,休戚相关,水乳交融,剪不断,理还乱,零距离。不言而喻,人民看重的是干部作风正还是斜,办事黑不黑,门槛高不高, 脸色阴不阴,吃拿卡要贪不贪,心肠狠不狠?所以作风问题涉及党群关系好坏,人心向背。无论哪一级领导人上任,第一把火通常是紧抓作风。

4.5  鱼水关系—蛙水关系—油水关系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教训的名篇《法兰西内战》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即共产党执政后要防止从人民公仆演变成人民主人。党群关系原本是鱼水关系,鱼与水天性难舍难分。而今有少数干部对人民利益漠不关心,严重脱离群众,将鱼水关系变成蛙水关系,青蛙需要水时在水中尽情潇洒,不需要水时就跳到岸上,演化为油水关系,油轻于水,浮在水面,若即若离,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的甚至矛盾尖锐,视同水火,两不相容。

如领导出行,重重交通管制,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戒备森严,老百姓怨声载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领导忙,老百姓不忙?

又如单位通知八点开会,零零星星,稀稀拉拉,散兵游勇,八点半三三两两来几个,九点又陆陆续续来几个,九点半大部分与会者不约而同匆匆离去;规定手机静音,会议过半各种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抑扬顿挫,胜似交响乐团伴奏。“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人民群众茶余饭后难免叨咕领导召开会议人心不齐,纪律涣散,几乎全国各行各业、大小单位会风一盘棋,少慢差费,积重难返,无可救药。

十大作风问题: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墨守成规,死抠条文;久坐机关,浮在面上;明哲保身,不敢担当;拈轻怕重,不敢碰硬;纪律松弛,作风涣散;地域划线,闹不团结;讲究排场,铺张浪费;以权谋私,吃拿卡要。

4.6  聪明者用别人的教训反省自己,愚蠢者则把自己的教训教育别人

中国共产党拥有近8500万名党员,总体上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生机活力,但又得承认存在问题,如有些基层党组织、有的党员先进性欠缺,有的干部执政能力弱,有些领导干部腐败现象严重,负面影响大。

最近,流行《官员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新三大纪律:“关键时刻捍卫老板,尖峰时刻包容跟班,微妙时刻善待小三。”新八项注意:“救灾期间不露笑脸,会议期间不抽名烟,采访期间不吐真言,飞行期间不惹麻烦,上班期间不约红颜,约会期间不搞群欢,消费期间不留帐单,同志之间不准打脸。”

《共产党宣言》宗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最终才能解放自己。”

干部黑不黑,白不白,“不识庐山真面目”,亮出来看看,晒出来试试。与彭丽媛齐名的民歌王后宋祖英睿智的八字祖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如果将领导干部家事作为隐私,神圣不可侵犯,讳莫如深,秘而不宣,神秘莫测,那么,显而易见,这不是小隐私,是能够带来万贯家财的巨大隐私。比如山西省某县委书记女儿上学就领工资,某公安局长儿子替老子执法打交警。有一幅对联,“上联:房叔房婶房嫂房姐房妹房媳房祖宗;下联:官叔官婶官嫂官姐官妹官媳官二代。横批:官房长官。”形象地刻画了当代贪官的丑恶嘴脸。

一位法国牧师在墓志铭上公公正正刻言:“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人类将有一半人成为伟人”。一位哲学家解释说,活着的人如果能够善于总结反思,避免前人走过的错路、犯过的错误,大多数人将在自己工作岗位创造辉煌,流芳青史。然而,残酷无情的事实是,时光不可能倒流。过了今天,就没有今天,但是人却是具有理性的。

新领袖在民主党派座谈会上重提毛主席探讨的关于历代兴亡周期律,号召反腐倡廉,从严治党,超越历史周期率。李本刚同志曾在下乡“社教”时记下老农“穷则思变”顺口溜,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娶的美妻生下子,又思无田少根基。门前买下田千顷,又思出门少马骑。厩里买回千匹马,又思无官被人欺。做个县官还嫌小,要到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世间万物纷纭复杂,处理问题不能简单化,既要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防止片面性。不要光享贼吃肉的快乐,还得体验贼挨打的痛苦。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当利益来临时,不要急于接受,要先拷问送礼人动机,你是他的亲人还是恩人?为何对你这么好?谁送都敢要,谁扶梯子都上墙,摔下来将会很惨。诚然,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微不足道的过错可能难以杜绝和避免,但是为人处事得有底线,把握好度。这个底线和度就是党纪国法、廉政准则。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里耸立着一块巨大石碑,刻着法学界元老江华先生的题字:“法治天下”。一位美国大法官曾说,法律是昨天的故事,今天的工具,明天的梦想。在加强民主与法制的今天,不要忘记昨天的故事,要紧握今天的工具,展望明天的梦想,筑牢防火墙,守住安全阀,不碰高压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公生明,廉生威,葆本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看重责任,看轻自己,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制度,敬畏权力。定心定神定力定格定位定志定情,自觉自省自律自重自警自策自励,公正公平公义公信公明公心公道,清清白白,正正派派,上下互动,内外相联。出门不可使人怕,回来不可被人笑。从颐指气使于人民之上,唯我独尊于人民之前,向水乳交融于人民之中、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之下,做人民公仆,见贤思齐,求贤若渴,人心思古,先人民之忧而忧,后人民之乐而乐。

5. 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挑战

2012年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任组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以及“美好世界”、“美好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体现中国人民生活已从基本物质需求向精神生活和生态真善美追求转型,彰显中国人民对建设富强、健康、文明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海纳百川,气象万千。绘百年发展大计,兴千秋复兴伟业。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前瞻性、战略性、时代性、指导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是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统一思想的宣言书,科学发展的动员令,治国理政的路线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风向标。环境所迫,形势使然,全国关注,举世瞩目,众望所归,百姓期盼,全党共识,实践昭示,行动指南。充分显示我党的魄力、能力、决心和信心,富有启谛,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5.1  十八大报告的“生态文明”靓点

报告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十七大报告分别有12处和两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五位一体”总布局、“社会现代化、民族大复兴”总任务,以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体现开拓、适应、反馈、整合的生态控制论机制。

从十六大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到十八大运用系统论,将生态文明深深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五位一体”,有机统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升华,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化。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建设相互交叉,生态文明是神态,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形态,前者是纲,后者是常,需要神形交融,纲贯穿常,合纵连横、潜移默化。

5.2 推进农田、农业、农村和农民“四农”生态现代化建设

报告描绘了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蓝图,改革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与城乡关系,在工业化主导下系统推进农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四农”生态现代化建设。

报告把生态内涵从注重生物生态、污染生态升华为科学前沿的人类生态、社会生态,升华为生产关系、消费行为、体制机制、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的高度,升华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穿针引线、合纵连横的高度。

报告运用生态的、系统的、文化的视野和方法,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保育区域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四方面部署生态建设方略,体现“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整体论思想。

报告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调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功能上解决环境问题,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体现竞生、自生、共生、再生的生态控制论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育方略。

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生态建设目标、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政治生态建设目标,文化实力显著增强的文化生态建设目标,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社会生态建设目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然生态建设目标。

5.3  面临三大生态风险:全球生态安全、区域生态服务问题和人群生态健康问题

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全球生态安全,有八处提到全球问题,体现中国以世界安全为己任的大国风范。当今世界,人类面临以气候变化、经济振荡和社会冲突为标志的全球生态安全问题;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胁迫为特征的区域生态服务问题;以环境病加剧、适应力降低、人口超集聚为诱因的人群生态健康问题等三大生态风险。

“大敌”当前,传统农耕文明封闭保守、无能为力,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更是回天无术、望洋兴叹。市场经济依靠竞生,社会主义强调共生,小农经济依赖再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生。但任何单一的运行机制都难以解决复杂的人类生态问题,唯有四生合一、合纵连横、绿韵红脉、潜移默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深深融入和全面贯穿于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有希望挑起全球生态安全的大梁。但要真正把生态文明“深深融入” 和“全面贯穿”到四大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全党全民同心同德融贯生态文明、锐意绿色发展、凝炼中国特色,运用系统论、控制论、整体论、综合论、信息论、协同论六论一体,中西合璧,标新立异,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治理有方。

5.4  人类生态文明形态四次演化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转型

从采摘狩猎刀耕火种的自生式灰色原始文明,向灌溉种植养殖的再生式黄色农业文明,再向市场经济能源机械的竞生式黑色工业文明,又向公平民主和谐的共生式绿色生态文明转型;与此相适应,社会制度从奴隶主义向封建主义,再向资本主义,又向社会主义递进。经济主导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再向生态循环型经济转型;文化传播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物态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呈现螺旋式上升、飞跃式发展、波浪式前进规律。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海纳百川,气象万千,厚德包容,传承创新,绘百年发展大计,兴千秋生态伟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其创新特色可用王如松院士概括的“民、生、和、信”四字形容。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5.5  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有那些意味深长的涵义呢?

包涵民众、民生、民主、民心、民意、民情、民权、民本、民俗、民间。“人民”分量举足轻重,曹雪芹《红楼梦·中秋咏月》:“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民间万姓仰头看。”毛主席在开国大典高呼“人民万岁!”老三篇《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八大报告“人民”一词出现145次,国计民生分量举足轻重;习总书记新任首次公开亮相,弹指一挥间18分钟讲话19次提到人民,言简意赅、坦诚务实,核心是“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对民族负责,传承创新历史接力棒,继往开来,强军廉政富民,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对人民负责,夙夜在公,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智慧、默契和共识,恳切真切殷切亲切,充满对人民深情厚谊,预示人民美好未来。中共创始人陈独秀说:“我们爱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牺牲人民的国家。”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鲁迅齐名的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先生,被誉为“新文化中旧道德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师表”,他说:“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提倡“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争个人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国家非一群奴才建造。”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说,20年前邓小平“南巡讲话”是“敢闯敢冒敢试下海”的动员令,凭借非凡气魄、卓绝胆识、包天能量、果敢勇悍,“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开拓改革开放;那么,今天的深化改革开放,则是高智慧、顶设计、亮点子、精构思、巧策划,真才实学,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高瞻远嘱,智勇双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一手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一手是邓小平特色理论。

当代领袖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经历新中国的风风雨雨,下乡吃苦基层经验更丰富,作风更务实,更乐于倾听民间疾苦声,其自觉清醒的自我批判、自我净化、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拯救,既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崇高表率,远远高于基督耶稣的复活和救赎精神,展示恪重民生、砥砺亲民的治国理政新气象。上善若水,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百废待兴,万象更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节点上,首都人民心中涌动的是同一种期待,同一种感动。

5.6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有那些引人入胜的寓意呢?

包涵生态、生产、生活、生育、生命、生灵、生发。生是开拓竞生、整合共生、循环再生和适应自生;态是物态和谐、事态祥和、心态平和、智态悟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首都人民福祉和未来的千秋大业,是首都最大靓点,生态内涵从注重生物生态、污染生态升华为人类生态、社会生态、生产关系、消费行为、体制机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高度,包括耦合、整合、和谐、进化多元概念;融会贯通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五大建设并举的复合生态系统进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用机理体现开拓、适应、反馈、整合等科学发展的多重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需求层次论,揭示人类心理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

与此交相生辉,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将人性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结构基本层次是本我,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潜意识,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本能冲动,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追求满足。

中间一层是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部分,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能根据周围环境实际条件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理性或正确判断,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